“我在上海呆过几年,还算比较熟悉。”
杨永福举起手,梁国斌用上海话问他:“侬叫撒名字?”
“吾叫杨永福,侬阔以喊吾阿福。”
“侬啊里得额啊?”
“延安,抗大第19期毕业生。”
对答如流,上海话说得比他还要地道,梁国斌点点头:“那行,这组人就由你领头,担任组长,杨永福同志,你最熟悉的是哪一带?”
“戈登路吧,那里的每一条弄堂我都熟。”
梁国斌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又去看手里的人事档案,籍贯湖南长沙板仓镇,有3年的苏联留学史,又有一年的抗大经历,通晓俄语和德语,居然对上海的弄堂很熟悉,还没有满19岁,抗大真是出人才啊,他突然充满了期待。
“行,我给你们开介绍信,到了地方与当地的街道联系,你们小组由我直接掌握,通讯器材会用吧?”
“嗯,39-1型步话机、40型军用对讲机我们都学习过使用方法,最新型的41型短波电台我们带来了,你只要把频道和呼号告诉我们就可以了。”
他说的是目前我军装备量最大的几种军用通讯工具,梁国斌很满意:“你们的第一个任务是摸清清戈登路一带群众的基本情况,人数、从事的职业、收入状况这些,一周时间,有没有问题?”
杨永福与同伴们交换了一个眼神,一齐立正敬礼:“保证完成任务。”
梁国斌当场开出介绍信交给杨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