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建军和根据地建设,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反过来说,这些地区的老百姓,受到果党的毒害之深,都是难以想像的。
现在,他们当年连想都不敢想的反动派头子被我党送上了审判席,在无数证人的陈述下,将其罪恶一桩桩一件件地展示于世人面前,这是何等快意之事?
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教育,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正如两李所担忧的那样,果党这块牌子在人们心目中,算是彻底地烂掉了,果民党员中的好人都被他们自己在那一天干掉了,剩下来的全都是坏人,所以才会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倒行逆施,丧心病狂地祸害百姓。
“412”案结束了,但对蒋的清算才刚刚开始,人们都在翘首以盼下一个案件的到来。
ps:这个案子的黑料实在太多了,如果全部放进去,还可以再写几章,不过我想读者也会有疲劳期,基本把它讲清楚就可以了,酱油低估了这一段文章的难度,完全没想到仅仅一个412就能写这么多章,而接下来,按时间顺序,就该轮到反围剿这一段了,这是一个远比412还要复杂,还要残酷,还要黑得多的大案,我会尽量简写,也希望读者有点耐心,因为这是以前从来没有人写过的东西,或许你在某个军史论坛上看到过一些零零碎碎,但是那只不过是冰山之一一角,写这些东西其实并不讨好,因为它不爽,但做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又必须要涉及到,酱油希望大家稍稍多一点耐心,给作者一个自由度吧,以前没有人写过,以后估计也不会有了。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苏区血债(一)
上海的公审大会还在继续,由于“412”反革命案审结,证人席上的证人们全都退出去,回到休息室,一些在押犯则被送到设在法庭附近的临时羁押室看管,以备再次被传唤。
白崇禧走出来的时候,脑子里“嗡嗡”地,会场上对蒋某人的集体声讨,让他感到了一阵恐惧,共产党与其说是在扒蒋某人的皮,不如说是在扒整个果党的皮,他开始有些后悔在起义电上签字,因为共产党嘴上说不追究,其实一样逼着他们自白于天下,还把骨气都丢了,短短几个小时的公审,对于一向心高气傲的白来说,无异于一种煎熬。
他想起同为起义人员的黄绍竑,那些破事一样没拉下,人家偏生就能躲掉,连证人都不用当,人和人真不能比呀。
“白总长?”
不防被人叫了一下,白崇禧半天才反应过来,人家是在叫自己,定晴一看,对面走过来几个人,一名男子被两个法警押着,身穿看守所的那种蓝白竖条囚服,样子有些老态,不过面相一看便知。
“你是康兆民?”
男子苦笑道:“是我,方才听了你的发言,在下有一事不明,可否赐教?”
“赐教不敢当,有什么就说吧。”
“桂系与委员长一向不睦,趁此机会落井下石我可以理解,不过想来你们与共产党,未必就比中央更好过,总长这是图什么呢?”
白崇禧与他并没有多少交情,对方是蒋的黄埔嫡系三期生,一毕业就倚为心腹,参与组建了果党最核心的秘密组织,复兴社,这个组织只为蒋一人服务,最大的用处就是监视各方势力,从地方派系到共产党,他们之间只有最普通的合作关系,私交什么的,就算对方敢,他也是不敢的。
不敢信。
只是此时在这种情况下相见,白崇禧甚至都能无视他言语中的嘲讽了,难得真诚地拍拍对方的肩膀。
“兆民,我们输了,输得很彻底,讲道理讲不过人家,讲主义也不讲不过人家,你我没有胡寿山那样的勇气自戕,说狠话又有什么用?徒惹笑耳,要想活下去,只能听人家的话,该交待的就交待了吧,听不听在你,保重。”
男子愕然以对,直到白崇禧走远,被法警推了一下,混混噩噩地走到门口,只听到里面传来隐隐的说话声。
“我叫卫立煌,民国16年任第14师师长驻南京,参与“清党”工作,抓捕当地党部成员70余人,送交南京老虎桥监狱,民国20年(1931年)任鄂豫皖边剿匪中路军第6纵队指挥官,下辖第10师李默庵部和第83师蒋伏生部,我部于次年9月18日走山间小路袭占银山畈,越过大别山北部的蒙家山,与红军交战后进抵汤家汇,激战两日,红军主动撤退,我部乘隙占领金家寨,蒋......被告以当地为中心,划7镇13乡设为“立煌县”,驻军第83师一旅,10月7日,接到电令,我部应在3日内完成整肃工作,把地方交与后来者。”
“请问证人,这个“整肃”具体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