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制造为王

最终成本,从而在市场上淘汰掉那些中小规模的同类工厂,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大量的蓝领工人成为生产流水线上的工具人,熟练工人的数量,成为工业国生产能力的标志,德国人口不到人家一半,熟练工人的数量远不能与美国相比,现在,他们竟然连女人都发动起来了,最终将会形成何等可怕的生产能力?

不得不说,像飞机组装这种需要细致和耐心的活,还真是适合女人。

美国人和德国人一样都属于新兴工业国,当他们发展起来时,世界上的殖民地都被英法等老牌国家瓜分殆尽,而工业化所需要的廉价原材料到消化市场,也基本上掌握在这些国家的手中,为了打破这种桎棝,德国人不惜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人则喊着“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口号到处插上一手,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有着一致的目标。

看到这种庞然大物以小时为单位不断地从组装线上下来,被特制的拖车拖到一公里外的试飞机场,等候在休息室里的飞行员马上进行现场检查,一切正常之后就会加油起飞,真正做到了从铝锭到成品到交付的一条龙。

他们了解到,为了福特公司的新工厂顺利开工,地方政府为他们修建了两条专用公路和电力线路,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甚至新建了一条17公里长的铁路支线,为的是运送那些重达上百吨的水压机组件、工业母机和巨型重锤,同时也可以将成品飞机或是发动机运到港口,输送到大西洋或是太平洋的盟国。

这就是托特没有想通的地方,一个崇尚自由的资本主义国家,居然可以集全国之力,打造一个个规模空前的武器制造企业,恍忽让他们以为自己身处苏联。

当然了,这些武器并没有代差,无论是M4中型坦克还是4引擎的B-24,美国人生产这些看似过时的武器,是为了恢复在大萧条中遭到重创的工业能力,制造业是相通的,生产汽车的企业也可以制造坦克和飞机,等到新的武器研发出来,只需要设计出合适的生产工艺流程,熟练工人就是现成的,而后者才是一个工厂的灵魂。

为了节省成本,福特在柳溪的新工厂没有试图从外地招募熟练男工,而是培养当地女工,这样做的目地是无需给这些女工提供宿舍,从而节省行政成本,而且还可以收买男工的心,稳定他们的情绪,工厂新建的同时,女工们进行职业培训,熟悉飞机的结构和组装过程,一点都不耽误,也就是索伦森所说的,边建设边开工,工厂建成,工人的熟练度也上来了,就这样,福特公司用最短的时间建设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室内飞机制造工厂,开始源源不断地为美国空军提供成品。

别的不说,这种4引擎重轰可以挂上2吨的大炸逼飞上2300公里远,对于面积不大的欧洲,已经是全地图轰炸的节奏了,他们当然会感兴趣,更让他们感兴趣的是,美国人制造一架如此复杂的飞机,竟然会和生产一辆4000美刀的福特“T”型家用小汽车一样简单,这简直太可怕了。

德国人谋求战略轰炸机部队的目地十分明显,为此,英国人还曾经提出过提议,因为一旦他们拥有战略空军,首先威胁到的就是英伦三岛,因此,德国要如何保证他们买去之后,不会把炸弹扔到买主的头上?

美国人必须让他们明白,即使拥有了这些重轰,要想反悔的代价就是一个更大的炸逼扔到柏林。

①出自福特公司在二战的真实经历,当然,本时间线,他们要生产的也许不只是B-24。

不想错过《海南1939》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