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始干活。”
他不是来监督和指导的,团队的十多个人拿出仪器开始测量,他们将根据测量结果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施工方案,避免一些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路段经过,历史上这条路从1950年开工,直到1969年才最后完工,建成通车只用了4年,改建、加固、维护用了19年,就是因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其他地质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筑路大军们后期所做的工作,足够再建五条同样品质的公路。
刘清明希望根据后世的经验,帮助他们完成这个过程,做到尽量避免一些无谓的损失,与此同时,他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调来一些适用的机械,进一步加快工程进度,为之后的新线做前期规划,等到了合适的时机,这条公路将发挥出难以想像的作用,不管是国防建设还是改善当地民生。
当然了,战士们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开动脑筋积累经验,有了这一次的经验,他相信,一支能打通川藏线的工程兵部队,将会不惧任何风险,这才是后世基建狂魔的底蕴所在。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
古树那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
羊肠小道那难行走,
康藏交通被它挡。
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
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
誓把公路修到那西藏
不怕那风来吹来不怕那雪花飘,
起早晚睡呀忍饥饿,各个情绪高,
开山挑土架桥梁,
筑路英雄立功劳立功劳。
二呀么二郎山,满山红旗飘,
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到边疆,
开发那福源,
人民哪享安康。”
一首战歌在工地上到处传唱,文工团的女兵用手风琴和清唱为他们加油鼓劲,穿着各族服饰的群众不分种族地一起劳动,这样的大场面,让人不禁心情澎湃,一股战天斗地的豪情油然而生。
①三层路面,一层石灰,一层黏土,一层石子,轧平后形成简易公路,混凝土路面是后来才改造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