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李二一边笑着迎合着,一边在心里骂道:
“一群狗东西!劳资被贬没有兵权的时候你们何时这么对待过我?要不是劳资这次杀了这么多人一马当先,眼看肯定要受封赏,不然你们还会这样恭维我?”
“一群墙头草!败类!败坏风气!”
魏征此刻却站出来对着李二说道:
“李二,虽然这次你出城破敌无数,但是这一切都是陛下功劳,如果不是陛下计谋,你有如何能取得如此大胜,一定要戒骄戒躁!”
李二和百官闻言也都沉默了。
李二沉默是他自然知道魏征说的对,但是魏征是个老实人,如果魏征能夸李二,李二心中肯定比被这些肤浅的所称赞来的开心。
如果李恪在场就差吹魏二之恋。
而百官的沉默是因为。
李恪确实从未骗过他们,说能大败突厥,便能大败突厥。
说不死一人就不死一人。
说收服突厥便收服突厥。
一切都在李恪的计算之中。
裴寂等老臣无不老脸通红,甚至他们已经能想象到到了朝堂之上,李恪会如何羞辱他们。
而年轻的臣子们,更是惭愧的低下了头。
他们认为他们是对的,只有李恪认为李恪是对的。
事实结果就摆在眼前,他们全部错了,只有李恪对了。
从突厥到来的那一刻开始,每一步都在李恪的计算之中,每一个动作,每一段话,甚至连辱骂都是提前想好的。
一环扣一环,才能大败突厥,将突厥收服归我大唐。
最令人佩服的就是,竟然利用交换百姓将仙物交给颉利,难道说百姓落入颉利手里也是提前算好的吗?
越想越觉得李恪心思缜密,用兵如神。
细思极恐,在场的臣子们,就连长孙无忌,房杜二人甚至是李二,心中无不对这年仅十三岁的小皇帝李恪,产生了一种由骨子里出现的恐惧和害怕。
冷汗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