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肯定不会反驳。
“恪儿虽然年纪小,但是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就是不知道朝堂上该如何交代……”
按照李恪所说的办法在奏折上批注好,便又重新进入了那副全神贯注的状态。
李恪并不知道,古代的人对于隔离,封闭,这种敏感词汇,反应可比现代人大的多了。
就在李恪认为一切尽在掌握的时候,第三日早朝。
“陛下!依臣看来无非就是伤寒罢了,为什么要封闭那些百姓!”
“对啊!陛下!这种事情一旦传出去那造成的影响可太大了!百姓还会信任朝廷吗?”
“请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所有得了伤寒的百姓全部都四处逃散,除了一些老弱病残还在村子里,现在已经无法找到其他的人了!”
“……”
李恪的脸色很难看,听着百官的话语更是阴沉似水。
再听到百姓开始疯狂逃窜,更是一股怒火涌上心头,怒喝道:
“你们懂个屁!那是天花!你们长没长脑子?”
“不封闭他们,大唐要死多少人?”
“以前的天花你们没有见过吗!”
“一群废物!竟然还敢替那些病患求情,你们真是好敢啊!”
顿时,太极殿一片安静。
根本就没人想到是天花,因为更严重的病患没有人看见,只是知道有些发热,虚弱,再加上下面的城镇父母官报到上面说的就是普通的伤寒,所以大臣们才先入为主的认为,就是伤寒而已。
此时李恪说这是天花,根本没有人敢去相信,更没有人想去相信。
以往的天花,哪一次不是生灵涂炭?
哪一次不是动摇国之根基?
这时,礼部尚书徐箬紧锁着眉头,站了出来,语气中还带着一丝气愤:
“陛下是何以断定这就是天花?陛下可知如果因为陛下一时的胡言乱语,整个大唐都会大乱吗?陛下有没有想过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