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召的将士们,用肉血之躯抵挡在敌军的阵前,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和亲人。”
“你们这些吃家国俸禄的,却只会贪生怕死,怂恿本宫和陛下割地求和,委曲求全,可真是我大召忠心耿耿的栋梁之臣啊。”
散朝之后,江太傅随芳华长公主入御书房,乍一进门,长公主便掀桌子踢凳子,发了好大一通火,指着殿门外怒声斥责。
“就这些人,也就是些爱慕虚荣贪生怕死之辈,明日起,若是再有人敢打退堂鼓,本宫就代陛下下旨,割了他们官职!抄家撵出帝都城去!”
她实是气的不得了,发髻上的金钗步摇碰撞在一起,叮泠作响。
一旁安静坐着小皇帝,抿着嘴不敢开口,只看向江太傅。
江太傅冲他温慈一笑,继而开口安抚长公主。
“长公主殿下气也无济于事,如今初chūn来临,大燕军又攻势凶猛,缺了箫平笙率军抵御,已经屡现败势。”
“诚如在殿上所言,我们鞭长莫及,能做的,只有全力支持前线作战,静观其变吧。”
芳华长公主深吸了口气,捏着眉心稳了稳情绪,沉声道。
“太傅,若是即刻调箫平笙返回北关……”
说到一半,她就说不下去了。
这可真是,恨不能将他一个人,掰成两个用!
她气的拍了桌子,咬牙恨声,“我大召武将不知凡几,竟然没一个能比得上箫平笙!真是用人之时方恨少……”
江太傅笑的高深莫测,“倒也,有人。”
见长公主看过来,江太傅眸光变幻一番。
事实上,闫珩劦发军的消息早就传到了箫平笙耳朵里,他人已经再返回北关的路上,说不定再有几日就到了。
如今在陇南领兵作战的,其实是齐国公。
眼下,倒是让齐国公重见光明,又让这些人来不及指摘箫平笙「欺君之罪」的好时机。
第218章
瘟病
齐国公还活着的消息,无疑是震撼到了芳华长公主。
这逆臣没死,如今再要率兵保家卫国?怎么听都让人无法相信。
芳华长公主艰难开口,“万一他中途叛变了,又反过来自立为王,与外敌勾结瓜分大召,该如何是好?”
江太傅揣着手,淡淡一笑。
“殿下,无人可用了,只能试试。何况,大召国破了,他沦落到哪里都是亡国贼,再难得他国皇室信任,只能落草为寇,相信齐国公能分得清轻重。”
芳华长公主心下迥然,“只是,就算他不通敌叛国,当真立下战功,又该如何封赏?封赏了他,岂不是向臣民证明,先帝当初是错的?”
江太傅无奈摇头,“殿下,走一步算一步吧,先保住大召的社稷,再去想以后的事。”
芳华长公主:“……”
于是,给乔家正名的诏书很快公之于众。
虽然也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箫平笙又再次被狠狠弹劾了一波。
欺上瞒下,欺君之罪,桀骜难驯,心怀叵测等等一类言辞雪花一般往箫平笙身上砸,就连他甚至早有谋反之心,戏弄皇室,与齐国公里应外合等荒谬之论都冒出来了。
所谓虱子多了不痒,罪过多了不愁。
碍于战事紧迫,这个时候也实在不可能斩了箫平笙的头,还是得依仗他,不止得依仗他,还得依仗过去的逆臣齐国公。
可这样两个人来守国门,怎么看都怎么不可靠。
唉,朝中文武大臣的心啊,是每日战战兢兢,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召国即将亡国的那日。
然而,这些不利言论,和众人异样的心思,对箫家没造成任何影响。
阳chūn三月,天气渐暖,午后日光温暖时,江幸玖开始抱着稳哥儿在廊下晒太阳。
稳哥儿如今满了百日,养的珠圆玉润小包子一般,十分玉雪可爱,还会跟人互动了。
得了闲,江幸玖还有心思请江昀翰来,给稳哥儿画几幅小象,攒着,等鹰隼送信回来,就将这些小象连着书信一起,送去给箫平笙。
日子一天天这么过着,起初她心里的担忧不宁,渐渐被稳哥儿成长中的一举一动,和纯真笑颜抹平,也就习惯了这样的日子。
依然会想念箫平笙,但已经不会忧思多虑。
心中坚信着,他会平安回来的。
他如何也舍不下这么可爱的稳哥儿,还有他的玖娘。
打的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的战事,是在五月底打破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