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3章 同一件事
皇帝有话说,群臣自然就是听着了。>^!卡?£卡?小@说+¤#网; a免/费?|阅?]读?.
李世民开口说道:“汉王李元昌私带二百青壮,在上苑演武场嬉戏,不慎受伤。高明将他送回东宫精心调养,至今尚未痊愈。”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微凝,群臣暗自揣度圣意,却见皇帝神色难辨,又听其沉声续道。
“李元昌带的人在进入上苑之时曾被拦阻,高明命人将他们的弓箭刀枪都收缴了,不曾想他们竹刀竹枪对阵,依然出了如此令人痛心的事故。”
这回百官听明白了,这就是说李元昌活该的意思。
御史大夫马周起身,一步走到中间,朝上躬身一揖:“太子仁厚止戈,然汉王恃宠跋扈,当依宫禁律严惩其扈从!”
“嗯。”李世民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宾王所言甚是,朕正有意彻查此事。”
李泰感觉火候差不多了,他撩袍趋前半步,朝上一揖,说道:“父皇明鉴,今若止于纠劾其表,不过扬汤止沸,仅能惩后,不能釜底抽薪,弭前愆于未萌。”
“哦?”李世民故作惊讶状,开口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今汉王负伤于上苑,非独其骄纵之过,实乃宫禁如筛、卫戍似漏!臣请以南衙十二卫拱卫宫城,北衙禁军直隶御前,如双刃交锁、阴阳互制,方为‘斩蛇七寸于未噬,补天裂隙于将倾’之举!”
李泰说罢躬身长揖,双手向前递出一个奏章,齐忠急忙走下须弥座,接过奏章转身走回到皇帝身边,躬身把奏章交到皇帝手中。?k,s·w·x*s_./o?r.g^
李世民打开奏章,默默地看着,朝堂上顿时一片嘘声。
李泰这一招太狠了,直接分离禁军控制权,南衙负责京师宿卫,北衙负责保卫天子。
这样就形成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军事体系,提高了皇宫和京师的防御能力。
南衙由十二卫掌管,北衙则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禁军私兵化,可以防止权臣坐大,威胁到皇权。
他的这一提议,表面上是增强皇宫保卫力量的小事,事实上是要进行一场军事改革的大事。
如果真的建立南北衙制度,那将大大削弱宗室的军事力量,可以很好地预防宫廷政变的发生。
也就是说在京城之内,只有皇帝、十二卫和东宫六率有调兵权,其他人无权调兵更不允许拥有私兵。
李世民慢慢地把奏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越看越高兴,这奏章真应该裱起来,让后世儿孙也看看朕的儿子多么优秀。/x·1·9?9-t^x′t+.+c,o_m¨
这奏章真是看字字好看,看版式版式好看,看文章文章好看,要文学性有文学性,要艺术性有艺术性,语句朗朗上口,道理入木三分。
李世民看罢抚掌而笑:“此非奏章,乃政论之《兰亭》也!”
李世民把奏章放下,环视一圈,笑着说道:“此事可行,内朝时详加斟酌。”
李世民一句话这事就算是定下来了,所谓的斟酌就是斟酌一下具体的实施细则,至于要不要进行改革已经不用考虑了。
皇帝都说这事内朝的时候商议了,也就是说现在谁有意见也在肚子里憋着吧。
别人没意见的没打算吭声,有意见的也不敢吭声了,唯有长孙无忌走了出来。
“陛下,汉王受伤只是个意外,又不是被刺客刺伤的,跟皇宫保卫的事根本扯不上关系。”
长孙无忌说着转头看向李承乾:“更何况汉王只是一点轻伤,没必要这么小题大作,高明,你说呢?”
长孙无忌对建立南北衙制度没什么意见,他只是对李泰有意见,这个事如果是太子提的那该多好?
既然太子已经落在后面了,那就往前推他一把,长孙无忌故意胡乱扯个理由把李承乾点了出来。
虽然这个建议是李泰提的,但至少也得给李承乾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才显得太子对这件事也有所参与。
长孙无忌一门心思地想往起举李承乾,李承乾却一丁点情都不领。
“若是刺客所伤,倒不必如此折腾了,惠褒说得明白,若不是宗室手里有府兵,带兵成了习惯,汉王怎会遭此劫难?”
李承乾说着朝长孙无忌一拱手,继续说道:“说什么轻伤,轻伤会养到今日仍不痊愈吗?舅父敢么是嫌汉王伤得太轻了?”
汉王伤得轻不轻不知道,李承乾这一记嘴炮,长孙无忌伤得可是不轻,他气得脸都青了。
这个李高明简直是不知好歹,自己一心为他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