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尹府新人认亲,曹馨儿一件大红翻领袍配滚金摆拖地裙,上面用暗纹绣的八团百子图案,裙摆是缠枝榴花绽放。全套的红宝百子头面,是“流光墟”新出的样式,和新郎的赤金镶红宝发冠是成套的。谢灵雨让人制了两套,给双胞胎添妆。
“新娘子这身打扮,怕是上千两银子戴身上了吧?”尹二夫人的语气有点儿酸。
“二嫂说错了。大侄媳这身行头,衣裳不说,单是头面里的主簪,就用了一百颗红宝石当石榴籽儿,璎珞项圈上用了十八颗指甲大的红宝石。何况还有别的对钗发钿。照我估计,这一身没有一万两银子是下不来的。”狄夫人见二嫂泛酸,不乐意了,这还书香门第的夫人呢,就盯着那仨瓜俩枣,够小家子气的。
尹二夫人吓了一跳,“这侯府真是富贵。”
“也不全是侯府的原因,她的舅家,姨母都是慷慨的,给的添妆都是值钱的田庄铺子。别看她兄弟还小,人家还有表兄弟们,都是给力的呢。”狄夫人顺便敲打了一下,省得出什么幺蛾子。
“大姑奶奶慧眼识珠,再有好人家,可别忘了我们二房。”尹二夫人殷切嘱咐,又问起,“昨儿来铺妆的永宁侯夫人,她的儿女成亲没有?”
“她家大女儿是准璐郡王妃,小女儿刚两岁。”狄夫人自找了一肚子气,转身走到尹太夫人身边去。
立在尹二夫人身边的二少奶奶心有不忿,婆婆这样,不就是嫌弃自己么?她是二房长媳,尹二少比尹润劢小,娶亲却早,已经有一个一岁多的女儿。
敬茶从尹山长和尹太夫人开始,尹润劢是他们第二个成亲的孙子,却是嫡长孙。尹山长赏了圆白玉双鱼玉佩,尹老夫人赏了老坑玻璃种翡翠手镯一对。手镯没什么,贵重但不难得,这双鱼玉佩却是尹山长随身佩戴了几十年的家传古物,在场眼红的人不少。作为长辈,他们都是今天才见到新人,曹馨儿性格爽朗,落落大方,很容易得长辈的眼。
尹家人多,尹大夫人娘家人也多,曹馨儿收了很多礼,但也要送很多礼。她准备给婆家人的见面礼也很有诚意,除了传统应有的针线活,女的还送了口脂和随身带的小镜子,“流光墟”的精品,在江南还不多见,偶有人倒卖过来,价格也不便宜。男的送了兴宸书局限量制作的铅笔和本子,本子制作精美,纸质比宣纸厚,但都能认识也不算新奇,铅笔就没人认识了。别人都只有两支,尹山长和江南总督各得一大盒,不过两人看着这盒东西面面相觑,不知道做什么用。
尹润劢笑着解释,“这是关家姨母新制作出来的,唯一的好处是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想写点儿什么记点儿什么都很方便,不过写出来的字能擦得掉的,这个笔拿小刀削或用这个,”拿起一大盒铅笔里面附带的木制卷笔刀,示范给尹山长他们看。大家看着一根木棍很神奇的转几转一头就尖了,尹润劢拿着它“唰唰唰”很快就写下一首诗,“这些市面上暂时还买不到,还没有找到做更多这种笔的原料,只做出这一批,全被馨儿姐妹留下来当礼品了。”
尹山长跟尹大老爷满眼惊奇,跃跃欲试。尹润劢笑着把笔给了他们。
比尹润劢小的都得到曹馨儿给的鼓鼓囊囊的荷包,和口脂铅笔。尹二少一岁多的女儿得了一套布制的启蒙书。正跟大儿子在摆弄铅笔的尹山长兴趣又被勾起来了,“这叫什么?”
“启蒙与认知,专门给小朋友玩的。”曹馨儿未语先笑,“原本是弄了绘图的书给弟弟们看,全给撕烂了,就改用布做,好歹撕不烂呀。”
“这个月兴宸书局新推的系列就有这个,不过做起来太费事,量不多。”尹润劢补充,省得不识货的以为他家娘子随便搪塞点破布头给侄女。
“奇思妙想,奇思妙想。劢儿,带你媳妇到我书房来,老大,你也过来。”尹山长起身先走。
留下一室心思各异的人。
尹大夫人嘴角笑意不掩,多读两本书还不知道通不通就冷嘲热讽,说自己婆媳不像书香门第的人,会写两句酸诗有什么用?尹家会的人多了去。能得老爷子看重,能出谋划策才是是尹家需要的。毫无建树只会虚耗老爷子声望算什么孝子贤孙。
“老大媳妇,明儿孙媳回门的礼物可准备好了?”尹太夫人开口。
“都准备妥了。”尹大夫人恭敬地回答。
“不要失礼了。老太爷吩咐了,礼必须厚,你再去看看,再添点儿也行。”尹太夫人淡淡地说。
“是。”婆婆是真心还是假意尹大夫人可不管,让儿子体体面面陪儿媳回门才是最重要的。
老太爷居然过问回门礼?这代表什么?心酸的更酸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