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去进攻安德县的周泰也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在第3天的上午赶了回来。
李安下令让高顺放弃了渡口的营寨,把物资和工匠都运往平原古城,董袭和周泰把士兵补充到一万镇守渡口,顺着黄河配合大军进攻,准备以平原古城为据点向冀州方向进攻。
李安也知道凭借这点兵力攻打冀州不太现实,但是可以给官渡的袁绍施加压力,壮大曹操集团的士气,为曹操争取了更多的政治资本。可能在战场上不会取得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局势上却做出了改变。
平原古城之内的粮食物资足够大军一年使用,哪怕是被切断了豫州的联系,也没有太大关系。袁绍再派大军来攻,李安也有信心死守,拖到官渡之战结束。
把捷报发给曹操之后,大军在平原古城休整了一周,在这期间,张辽的骑兵已经打通了去清河郡的道路,县兵根本就不敢反抗,大军来了之后直接投降,也省去了很多麻烦。
让高顺带领2万士兵镇守平原古城,李安带着赵云张辽开始出征,并让徐庶掌管平原所有事务包括运送大军粮草。
此时已经是在袁绍的地盘了,不像在豫州,粮道被断或者不及时,稍有失误大军可能就完了,徐庶负责粮草,李安也能放心征战。
李安开始领着4万军队,正式开始向清河进攻,根据探子的回报,袁谭此时正在清河组织防守,想要把李安拦在此地。
袁谭本人也不想留在此地,手下根本就没有多少士兵可用,可就这样回去估计世子之位就真的没希望了,还要接受袁尚的冷热嘲讽。
在郭图的分析之下,认为李安兵少继续带兵攻城的希望很小,让袁谭留在青州防范李安,自己则回袁绍身边周旋,帮助袁谭稳固地位。
可郭图才走没两天,袁谭就打探到了敌军准备进攻清河,想到了世子之位,咬牙决定留在此地。
做好决定之后,袁谭直接把清河周围县兵调往清河郡城,让清河郡世家出力协助自己,开始征召壮民准备防御工程。同时写信给渤海郡太守,让其派兵前去平原袭击李安军队的粮道。并写信给袁绍告知了青州的情况,希望袁绍能给自己派援兵。
做完这些之后,袁谭下令用泥土封死了清河郡城四面城门,打算死守此处。
当李安带领大军来到清河郡时,看到如此情况,也是眉头一皱,总不能绕过清河郡城,只能准备硬攻。
下令安营扎寨后,工匠们开始准备攻城器械,并让张辽带领骑兵让此处成为一座孤城。
第2天早军队开始攻城,李安直接全军攻击东面的城墙,刚开始少量的投石车就往城墙上面一阵混乱。在袁谭督战队的屠刀下,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士兵开始躲在城墙边不再乱跑。
两座井栏开始向前慢慢推进,士兵也紧跟其后,在到达射程范围之后。井栏上的士兵和城墙士兵开始对射,一队队士兵也开始架好了木梯,准备攻城。
李安看着看似陷入僵局的战局,心中却暗暗一喜,敌人的士兵看似反应激烈,但并没有给自己大军造成多少伤害,基本上死亡的比例可以达到1:1。
这对守城的一方来说,已经是非常高的伤害比例了,而且看守城的士兵,都是各自为战,毫无配合。此时李安已经能确定,他们就是袁谭临时组织起来的一帮散兵游勇 。李安直接下令开始猛攻,想要在三天之内拿下此城。
攻击一直持续到天黑,城墙上的守兵正在用饭,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感觉今天一天就像过了半辈子。看着手中还算丰富的饭菜,也没有平时那么高兴了。
袁谭也发现士气有些低迷,但此刻也毫无办法,只能把希望寄托给袁绍的援军和渤海郡的部队,巡视完城墙后,让亲卫组织的督战队严加防守。
深夜时分李安派人向城内射进了很多劝降书,信中所写袁绍在官渡之战已经战败了,袁谭如此死守只是想拉整座城陪葬而已,我军此次前来只是讨伐袁谭,抓住袁谭者,直接封赏关内侯。
当然这一些都是李安的计策,只是想打击城内的士气,虽然这个时代识字率不高,但总会有人识字并且传递这些信息。
城内的袁谭也很快收到了这些信息,开始让人收缴射进来的书信,可这一举动让有些人看来欲盖弥彰的意思了。而此时的清河郡城,可以说完全和外界是隔断的,城内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消息,最后的消息也是官渡的对峙,和敌人进攻青州。
这也让城里的一些世家起了一些别样的心思,虽然不可能背叛袁家。但却可以减少对袁谭的支持,以防真的如敌军所说,破城之后成了袁谭的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