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整个东部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仅提供了非常多的劳力,和大量的俘虏,而且这几个地方也都算是物产丰富。
在官府的组织之下,大量的商人从幽州运送货物,到辽东高句丽等地方,然后再运回当地的药材,矿石特产等物资回北平。
辽东也是非常适合建造港口,甘宁的3万初建水军就驻扎在此训练,还有大量的商船在此交易。
“大人按照这样下去对于平洲的花费有点大,有点得不偿失。”
在北平府衙之内,法正看到这个月播出的账单,简直比益州一年的财政拨出都要大,用这么多钱开发那片蛮荒之地,真的划算吗?
“直孝,想要那片地彻底变成汉人的领土,这只是第1步,还远远不够,而且现在不是有部分税收吗?”
李安看到法正有些肉痛的样子,李安喝了口茶水,有些好笑的劝解的说道。
也知道现在付出的和收获的不成正比。
此时刚建立的平洲,不仅仅是人烟稀少,道路和城池交通也非常不方便,当地的百姓也多是饥寒交迫。
现在官府在本地采用的是以工代赈,召集大量的百姓开始维修道路、建设城市、修缮水利、重建村镇……
在以幽州这个大市场向平州输送大量物资,在从中收取关税。
平州有非常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只要能让当地百姓自力更生,用不上两年就可以反哺幽州。
当然还得进行一些移民,对此李安也早有准备,只等慢慢一步一步彻底消化这一片土地。
“可最近的花费实在有些多了,估计秋收上来的税收,也抵不上这段时间的花费,而且商税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再这样下去,我怕财政会出现赤字。”
法正也说出了心中的担忧,幽州的确是非常富有,可这段时间东征,加上大规模的军事扩张,还向平洲输血液。
扩充军队简直就是一个吞金巨兽,这次差不多扩充了12万军队,3万水军、7万骑兵、2万步兵。
所用的钱财占了今年支出的一大半,而且还有后续扩军的预支打算,法正的担忧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财政方面不用太过于担心,我会处理的,你先把报社的框架给我建设好。”
李安眉头也微微皱起,自从曹植上台之后,幽州的货物就被中原打压,商税收入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李安也调查过原因,其实就是那些颍川做生意的世家,想要垄断整个中原市场,而开始用各种方法和手动的权力,打压幽州前去的商人。
导致魏国的经商环境越来越恶劣,本地世家联合官员驱逐外地商人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事。
许昌这边曹植也遇到了他上任后的第一个麻烦,和幽州一样的麻烦,甚至财政方面比幽州的更加糟糕。
曹植上台之后也扩兵了10万,虽然花费不到幽州的1/3,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加上修建宫殿,开支一点都不比幽州少。
还减了五成的商税和两成的农税,此时的国库已经出现了财政赤字,收入和支出完全不成正比。
再这样下去不到半年,可能就会连俸禄都发不起了。
“最近朝廷开支过大,国库空虚,诸位觉得怎么样才能让国库富裕起来?”
曹植坐在龙椅子上,直接找来几个自己信任的大臣向他们问策。
“国库想要富裕,当开源节流。”
王璨站出来行礼说道。
“快快说说该如何做才好。”
曹植此时心中也有些担忧,自己上位的时候国库可是有数亿钱,而且每个月都有千万入账,还卖了不少土地,应该有不少钱的。
突然收到掌管府库的官员的消息也是一惊,还亲自请去查账。
却发现自己上位之后,商税从每个月千万钱到现在的200万钱,根本就填补不了支出。
要知道当初有那么大的雄心壮志,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魏国国库的富裕。
“下官看了最近的支出预算,大部分的支出都是用来收购百姓的粮草,可现在魏国的粮库极其富裕。这样的开支完全可以舍弃,让百姓把粮草卖给商人,在纳税于朝廷。”
“陛下不可,魏国国民富裕,都是依赖此政策,把粮食价格交给商人,再向百姓收取银钱,唯恐会粮贱伤农。”
王璨刚说完,杨修看到曹植心动的眼神,也直接站了出来说出心中的担忧。
“杨大人多虑了,现在国家有难,国民富裕,陛下也减免了他们两成税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