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觉得大概就只差多操作几次下网捕捞,全船人就能出师了,上个月也就捕捞了两天,这船就被征用成收鲜船。
等过些天靠岸回去还是得跑一趟魔都,亲自过去催,电话催不顶用。
随着抵达目的地,一条一条的接触渔船时,大家看到叶耀东有的好奇的多问几句,毕竟有一个月没见到他来海上了,突然间又出现,挺意外的。
叶耀东也简单的解释了。
“要是察觉到风浪变大,或者广播提醒有台风风眼形成,你们就商量着直接返程就好了。”
“现在也连续干了两个月,趁着接下去可能会受到台风天影响,大家也能返回休息几天。”
“不然等下半年了照样也是连续干,得干到过年,也就八九十这三个月偶尔还能有机会休息。”
大家陆续回复,“收到!”
“该干嘛干嘛吧,下一趟1号船快也收网了吧?这边正好完事,去1号船附近等着。”
“收到,1号船正在起网。”
“过去吧。”
叶耀东凑过去的时候,心里琢磨着,他也可以再多待两天,等下一条船过来收货的时候,他再跟着回去也可以。
这么想着,他也跟船长这么交代了,等跟1号船并拢在一起的时候,他也爬了过去,交代1号船的老表。
“晚一点货收完,东渔号返回,我就在这条船上待两天。”
老表惊喜了,“可以啊,那这条船给你指挥两天,我也好偷个懒。”
“美的你,我是过来看看的,不是过来干活的。”
嘴上这么说的,人家站起来把驾驶上的位置让出来,他还是坐了过去,等天黑后,才把活交出去,自己去睡觉。
海上的生活枯燥乏味,又没有其他活动,除了干活就是干活,也只有驾驶舱里的他还能听听收音机广播。
天刚蒙蒙亮,海风带着咸腥味儿灌进“远洋1号”的驾驶舱,叶耀东清早起来,裹了件带着脏污的工作服,嘴里叼着半截“乘风”,拿着望远镜就站在甲板上了。
耳边是马达声混着海浪声,还有船舱里,收音机滋滋啦啦地放着《亚洲雄风》,信号断断续续。
这首亚运会主题曲从去年爆火后,就一直延续到现在,是现在的热门歌曲,哪哪都在播放,他们在海上也能听得到。
“啥玩意儿?”
东子放下望远镜,眯起眼睛朝远处看了一下,然后又重新戴上望远镜,手指着东北方有着礁岛海域,冲驾驶舱喊了一下。
“出来,老表,你看一下那是啥?”
“什么东西,发现什么情况了?”船长疑惑的从驾驶舱出来,接过他手里的望远镜。
叶耀东手中空空,用肉眼看的不太仔细,又抓起挂在舱壁上的老式军用望远镜。
这是最早他用的望远镜,已经要淘汰掉了,镜片有点花,他得使劲调焦。
只见几个模糊的船影,在礁石缝隙里鬼鬼祟祟地穿行,离得远,船身颜色灰扑扑的,看不太真切船旗,也听不到机器声。
“看着不像咱们的船。”船长也纳闷的道。
叶耀东灭掉烟头,眉头拧成了疙瘩,“妈的,关着灯跑,跟做贼似的,你去广播里喊一声,让离得近的渔船看一下。”
“好的。”
老表跟他交换了一下两个望远镜,然后就回到船舱,抄起高频电台的麦克风,对着频道喊。
“你们谁的船,比较靠近dyd东边那个像马鞍的岛礁,看看那边啥路数?好像探测到一群渔船。北纬25°45'30“n,东经123°28'15“e,查看一下。”
“收到。”
有人回应收到,后面立马就从电台里传来其他几条船老大的回应,七嘴八舌:“看见了!有渔船,但是看不太清!”
毕竟这年头技术条件有限,设备还是比较简陋,做不到高清探测。
“我怎么看…不像咱们这边的船型啊,看着像…外籍的?”
叶耀东嘴巴都要张成o型,“有没有看错了?”
“应该不会,外籍渔船跟我们的渔船样式相差很大。”
“管他哪来的,别过来抢渔场就行!”
“看着像…像小鬼子的船?”
有人迟疑着猜测。
1991年信息远没后来发达,大家对国外船只的识别,多半靠经验甚至道听途说。
所以虽然看着很像,但是也不敢肯定
这时候小鬼子渔船大多都是老式的cl船型,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