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矛盾皆处于酝酿的前奏:士兵与本地居民之间的矛盾,尽管将军与灰丘之鹰一再强调,但在战争的巨大压力之下,仍有部分士兵做出了不理智的举动,导致本地居民并不像其他地方那样支持起义军,而是怀着一种谨慎和戒备的心态,冷眼旁观。
起义军与城中工会及商会的矛盾。为筹备战争物资,起义军向巴特艾恩城的铁匠工会、革匠工会、制皮匠行会与数家大型商会提出了合作的请求,却由于自身物资匮乏而无法给予合理报酬,令对方承担了大部分的成本支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同时,这些人的态度又引起了起义军内部一些军官的不满,认为他们不识好歹,不愿为解放事业贡献力量,甚至提议要以武力手段征收工会与商会的财产,充当军资。尽管这一鲁莽的提议很快就被否认,但不知为何还是传到了对方耳中,一度导致双方关系濒临冰点。如今虽然稍有缓和,但其实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若不谨慎处理的话,甚至可能引发内乱,使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巴特艾恩城重新陷入战争的泥潭。就连起义军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最突出的问题,莫过于北境军队与解放者阵线之间的矛盾了。尽管双方的领袖关系良好,一致达成了合作倾向,但对于底下的士兵来说却未必如此。北境军认为解放者阵线的士兵皆是散兵游勇,不堪一击,全靠他们支援才能拿下锻铁之城,后续说不定还会拖后腿,嫌恶至极。解放者阵线则认为北境军只会占便宜,若不是灰丘之鹰用计谋骗过了敌方的指挥官,他们则拖住了敌人的大部分兵力,就凭这些家伙怎么可能攻入巴特艾恩城?除此之外,北境军的兵员素质也好不到哪里去,虽有山飞隼骑士团与法师团等精锐,但也有从罪犯和奴隶之中临时征用的炮灰军。他们并不将这场战争视为光荣的解放战争,对这片陌生的土地也没有什么眷恋可言,自然更不在乎所谓的纪律和荣耀,因此行事张狂,肆无忌惮。之前提到的起义军与本地居民之间的矛盾,十有八九是这群人闹出来的,结果不止是本地居民,连解放者阵线的士兵也看不惯这群在家乡土地上肆意妄为的家伙,轻蔑地称呼他们为“流氓军”。这些矛盾可缓可急,但若只是放在那里的话,无异于堆积在一起的火药桶,只需一星半火便可引燃,到那时,便不止是矛盾那么简单了。连自己都能看出来的问题,北境军的领袖法兰山德将军,与解放者阵线的领袖,灰丘之鹰卡森·博格,不应该没看到吧?不过到目前为止,以梅蒂恩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他们似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解决外部问题上,比如,继续收复失地,压缩第十七军团的活动空间?每天、每时、每分、每秒,甚至即便在自己写下这封信的时候,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里,依然有无数道新的指令与无数封保密文书,从位于城中央总督府的临时指挥所中传出,送往前线各处。而城中的军队也时刻处于待命状态,许多队伍被打散后重组,然后又被派遣出去,在城中居民看不见的地方,执行着侦查、支援、诱敌、警戒、牵制、突袭、埋伏等任务,人间最精密的一张网却在那位看似最古板严苛的将军手中编织出来,即便只能窥见一鳞半爪,亦使人惊叹不已。”难怪卡森先生如此期待王国军的到来,但或许他期待的不是兵力援助,而是一种能够决定胜负的力量。在他的心目中,即便十万个士兵亦比不上一位法兰山德将军吧,因为前者只能赢得战役,而后者却能帮助前者赢下战争。”梅蒂恩在寄给兄长的信中提及自己的感悟,信件的最后,她又写到:“米契和卡多拉他们也接到了新的任务,下午和我道别之后,就急匆匆地出了城。我没有询问他们要去干什么,因为那是不符合规矩的,或许我该祝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早日实现解放灰丘的梦想。但此刻,站在一个朋友的立场上,我只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归来。常有人说,为了伟大的事业而付出微小的牺牲,这是值得的,可我总无法触及类似的心境,这是对的吗,林格?还是说,我其实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成熟,仍然需要成长呢?如果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的话,请在下一封信中告诉我吧,顺便也告诉我你和大家的近况,我会一直期待你的来信的。”“现在,我该去为我的朋友们祈祷了。”“晚安,林格。”落款是“你亲爱的妹妹,梅蒂恩”,最后一个字的痕迹较其他笔触更深,林格仿佛可以想象出妹妹写下最后一个字时,笔尖仍停留在此处,久久不愿意收起,以至于墨水都浸透了笔迹的景象。她在思考,或者说战争在帮助她思考,而这正是少女决定离开的意义。年轻人默默地收起信,脸上的表情,不知道该说是欣慰,还是落寞。选择、思考与意义,人生中最重要的三样事物。可惜,唯有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