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1章 冰蚕丝琴弦,明代流传的至宝

能在这里找到。

而他过来的目标也很简单。

焦尾的琴弦!

作为一张近两千年的古琴,琴弦必然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东西。

现在的琴弦大多是用钢丝制作,而古代没有这种材质,只能选用马尾和蚕丝。

在一些古琴相关的论述著作中都能看到古代对琴弦的要求。

古琴七弦。

宫、商、角、徵、羽、文、武,粗细依次递减,而且琴弦的制作方法也不一样。

甚至不同朝代,不同人制作琴弦的方式都不一样。

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伯牙就记载过自己制作琴弦的方法。

以蚕丝为上品,每一根琴弦使用的蚕丝数量都不一样,而且还有五行划分。

编制完成后还要和小麦同煮,等到小麦煮烂,琴弦就从生丝变成了熟丝,这才能上到琴身上面。

这种就是古代常见的琴弦。

而叶陵今天要找的,则是比这种熟丝琴弦更加珍贵的一种琴弦。

曾经出现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冰弦。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这两句诗扬名大夏国,却极少有人知道这里面的琴弦其实指的是冰弦!

这是大夏国特有的一种冰蚕吐丝制作的琴弦。

成弦之后通体透明,崩在琴上仿佛完全没有琴弦一样。

根本看不出痕迹。

东晋王嘉在《拾遗记》中专门记载过这种冰蚕丝的存在。

“员峤山有冰蚕,长七寸,黑色,有角有鳞,以霜雪覆之,然后作茧,长一尺,其色五彩,织为文锦,入水不濡,以之投火,经宿不燎。”

后人都以为这是王嘉编造的信息,不过吸收了众多记忆的叶陵却清楚的知道这种冰蚕的存在。

而且还知道历史上就有人用这种冰蚕制作过蚕丝。

只是这种冰蚕太过稀少,经历过这么多年的气温变化和地质改变后已经极其罕见。

明朝正德时候,有人进贡过一只冰蚕,朱厚照特意准备了冰室令人养在宫中,只可惜还是因为生活环境不符合,不到一周就嗝屁了。

不过当时那只冰蚕也算是形成蚕茧。

这是历史上有记录的最后一只冰蚕丝的踪迹。

至于最后的处理方式,史书没写。

可是叶陵却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推断出来,如果没有猜错,就在眼前这条街上!

不想错过《直播鉴宝:宝友你可真刑啊》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