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一百多万石粮食,搁谁谁不心疼啊!
“陛下勿忧,臣有一策,可为陛下解忧。”
姚广孝闻言,那可是正中下怀。
“姚爱卿快快讲来。”
“诚如田将军所言,从辽东、河北、山西和江南都无法调粮。但据臣所知,近些年来,在福建有胡商从海外带到我大明一种粮食作物。此物被称作玉米,不但高产而且抗旱。”
“现已由东南沿海传播到了山东境内,被称作玉米棒子。且已广泛种植,产量也颇丰。所以微臣建议可由山东调粮。”
“丞相,从山东调粮这一路的损耗可也是不小啊?”
听姚广孝说要从山东调粮,田再彪在边儿上又赶忙提醒了一句。
“田将军请放宽心,既然是从山东调粮,那咱们就不走旱路,而是改走海路。可让山东登莱水师用战船运粮,走海路直达高丽。这样,这伤耗最起码能减少一半。”
对于运粮之事,姚广孝也是早有筹划。
“姚爱卿此计甚妙,可不知派哪位爱卿前去押粮比较合适呢?”
皇上一听,姚广孝所言确实是个好办法,于是又问群臣。
“陛下,我去!”
听皇上问谁愿意去高丽押粮,“雌雄眼儿”常茂儿又蹦出来了。
“臣以为常将军可当此任。”
常茂儿愿意担当此任,姚广孝也是非常赞同。
姚广孝为什么同意常茂儿去呢?这还得说常茂儿不但能耐大,能镇得住,打起来也不怕。而且常茂儿心眼儿也多,到了高丽之后,能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