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应对护卫队的反击。
此时,空闲下来的护卫们可以立即抓住机会,对其余贼人展开围剿,迅速掌控整个战场局势。梁浩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他不紧不慢地说道:“现在恐怕不能再称他们为锦衣卫了吧?不知道如今该如何称呼呢?”事实上,早在朱元璋驾崩之前,锦衣卫就已经被解散了。眼前这些贼人,充其量只能算是锦衣卫的残部而已。想到这里,梁浩心中稍感宽慰。当初锦衣卫解散后,一部分人被朱允炆重新收编,而另一部分则藏匿于各地,销声匿迹。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更多的锦衣卫竟然遭到了明朝官员的赶尽杀绝!想当年,朱元璋在世时,锦衣卫凭借着朱元璋的强大背景,可谓是威风凛凛,得罪了不少人。可如今,朱元璋已然离世,锦衣卫失去了这一强大的后盾,自然就成了众矢之的,遭到了许多人的追杀。如今,燕军前往北平的道路上,竟然连一个土匪山贼都没有。这意味着梁浩等护卫们的主要任务不再是防范外部的盗贼,而是要警惕新城中那些过于激进的人,或者是北平城里那些喜欢挑拨离间的家伙。毕竟,如果真的有北平的人前来挑衅,恐怕北平城真的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不过,朱棣也是有底线的。他深知,如果自己的爱妻徐妙云真的受到自己人的攻击,那么无论如何,他都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必定会毫不留情地将北平的官员斩杀一批,以泄心头之愤。好在,目前出现的这些贼人并非来自北平,而是锦衣卫。这对于梁浩来说,情况还不算太糟糕,至少说明北平的那些官员还没有疯狂到令人无法接受的地步!而眼前的这些锦衣卫,梁浩大胆猜测,应该是明军那边派来的。这意味着完全无需顾虑太多,也无需留下活口去追查幕后黑手之类的事情了,毕竟只要是明军,那便都是他们的敌人,根本无需逐一排查!尽管眼前这些人并未身着锦衣卫的服饰,但从他们战斗的方式来判断,基本上可以确定他们就是锦衣卫的残部。要知道,在锦衣卫尚未解散之时,他们就兼任着打探消息这一任务,如今被当作探子派遣至北平,也实属正常。然而,真正令梁浩感到震惊的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北平城内竟然会混入如此众多的明军探子。仅仅是此次出来行刺燕王妃的,就有三十多人之多!谁又能知晓,在这暗处究竟还潜藏着多少这样的人呢?而且……梁浩眯起眼睛,仔细端详着场内的这些锦衣卫,他惊讶地发现,这些锦衣卫的武功竟然都颇为不俗。很显然,为了此次对燕王妃的刺杀行动,明军可谓是下足了血本,不仅不惜动用如此众多的探子,而且这些探子还都具备相当高的武艺水平。若是将这些高手藏匿于暗处,那他们所能发挥的作用,绝对要比直接行刺大得多。看起来,明军似乎已经洞悉了陆青叶被明军追杀的情况,他们意识到此时此刻若能成功刺杀徐妙云,必定能够获得巨大的利益。因为徐妙云乃是前往新城途中遇害,如果这一刺杀行动得以实现,那么北平与新城两地之间的隔阂势必会愈发加深。要知道,徐妙云的死讯一旦传开,即便两地的官员心知肚明其中内情,但普通百姓是否会相信官府所言呢?在别有用心之人的恶意抹黑下,恐怕很难保证百姓们不会对这件事产生误解。而且,倘若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北平的官员们恐怕也难以保持镇定。毕竟,他们或许正巴不得看到这样的局面出现呢!自己不敢去做的事情,如今却被明军代劳,这岂不是正中下怀?如此一来,他们必然会在背后推波助澜,让局势变得更加混乱。有鉴于此,梁浩自然绝对不能让锦衣卫的阴谋得逞。他手持兵器,迅速退到马车周围,严阵以待。而此时的锦衣卫们,似乎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如疯狂的野兽一般,不顾一切地朝马车的方向猛冲过来。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够让徐妙云死在前往新城的路上,就算为此付出再多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也就是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他们所能召集到的锦衣卫数量已经达到了极限,否则前来追杀的人数肯定会更多。由于时间紧迫,他们只能匆匆忙忙地赶来,展开这场追杀行动!徐妙云稳稳当当地坐在马车里,甚至还悠然自得地品尝着那杯冒着热气的香茶。外面,锦衣卫们手持锋利的绣春刀,有的已经狠狠地砍在了马车之上,发出清脆的撞击声。然而,面对这紧张的局势,徐妙云却无动于衷,仿佛完全没有把这些威胁放在眼里。只有当她听到“锦衣卫”这三个字时,才稍稍流露出一丝好奇,轻轻地掀起帘子,朝外张望了一眼。但也仅仅是这一眼而已,在确认自己这一方占据上风之后,她便不再多加关注,迅速放下帘子,继续耐心等待最终的结果。相比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