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在于谦有意的引导下,话题自然而然的到了土地和粮食上面。“以前我听我爹我爷爷那辈人说起,我们家也是有着十几亩地的。”“日子也能过得下去,可是后来有一年老天爷不下雨,口粮吃完了,周边的草根树皮也都被吃光了。”“我们家好歹有点家底,卖了几亩地给老爷换了点口粮,熬过了那一年的大旱。”“后面情况好了些,粮食产出的也多了。”“可不知怎么的,后面要交的粮也越来越多,老爷们说粮食能多产,那是陛下的恩德,自然要多交。”“日子好像并没有什么变化。”“我们家的地也越来越少了,前两年,为了给孙子治病,最后一亩地也卖了出去。”“我们一家人只能租老爷的地讨口饭吃。”“一年下来,八成多的产出都要上交。”“也幸好粮食产出多了,不然八成多的产出,我们一家人只能饿死。”“就在去年,朝廷派了人来,我老汉才知道,朝廷根本没收那么多的税,都是地主们私自收的。”“八成多啊,他们怎么就敢的?”“就不怕遭报应吗?”“还好,咱们的皇帝陛下圣明,知道黑心地主坏的流脓,派人来收拾他。”老农说着过往,眼中是掩饰不住的唏嘘。一旁的朱见深听到这话,却是不由愣了一下。这和他这个皇帝有什么关系?他现在就是一条丧家之犬。还是说老贼已重新扶持了人当皇帝?可是,他们也没有收到消息啊!于谦注意到朱见深的异常,给了其一个眼神,示意不要暴露自己。“老哥哥,你继续说,我们祖孙几个还真不知道这事儿。”于谦看着老农继续说道。“朝廷派来的大人说,我们这儿的黑心地主偷税漏税,还巧什么名目搜刮钱财,一家人都给砍了脑袋了。”“地也都分给了我们这些百姓,还给我们发了过冬的粮食。”“不过,朝廷派来的大人也说了,地主的地都充公了,以后就是皇庄,我们这些人啊,以后就是给皇帝陛下种地。”“不允许我们私自卖地,谁敢卖就砍谁的脑袋。”“虽说不能随便卖地了,但以后要交的粮可就少多了。”“就拿我眼前的这块儿地来说吧,这是上好的地,以前可都是要给地主老爷交八成多的,但皇帝陛下仁慈,他只收三成的租子。”“这比我们以前给朝廷交的税还少啊!”“照我看,咱们的皇帝陛下就是天底下最好的皇帝。”“可惜就是不知道咱们的皇帝陛下长什么样子,不然一定要请人画个像供起来,天天给皇帝陛下上香。”从老农的神态中能够看出,他这话不是假的,他是真想这么做。而一旁的朱见深听到这话,却是忍不住额头上浮现黑线。他还活着呢,还没到供起来上香的时候呢!于谦听着老农的话,心中也是哭笑不得,他知道这是对方最真诚的情感表达。当然在面上,他并没有表达出来。从老农的讲述中,于谦可以肯定,这又是杨轩的手段。只有他会将查抄出来的土地田产收为皇庄。 大明的皇庄,除了开国时期太祖定下的那些,后面的大部分都是这么来的。剩下的部分基本上都是买来的。“老哥哥,虽说租子少了,可这地终究是不自己的。”于谦故意道。“这就是你不懂了。”老农看着于谦摇摇头。“以前虽说地是自己的,可是地里的产出自己剩不下多少。”“还要担心有人惦记自家的地。”“可是给皇帝陛下种地就不一样了,地是皇帝陛下的,谁敢抢皇帝陛下的地?”“给皇帝陛下种地,咱们也能安心一些。”“加上租子少,一年到头来能攒下不少呢!”“我现在啊,就是想多种点儿,攒点家底儿,送孙子去县城的官学读书。”“说不定也能出个有功名的读书人呢!”老农的脸上带着笑意,眼中带着憧憬。日子有了盼头,自然想让后人更有出息些。于谦听着点点头:“读书好,读书好啊!”大明从老朱开始,就体现出了对教育的重视。兴办官学,上至州府,下至县城,都有官学,并且对就读的学子还有补贴。虽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现在想要进入官学读书,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但官学读不了,还可以读私塾。朝廷并没有阻止民间办私塾,而办私塾的多是落榜的秀才童生等。举人很少有办私塾的。毕竟举人是有资格参加春闱考进士的。若不是实在无望,没人会轻易放弃。更何况,举人也是能当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