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经是五月下旬了,淮河以北的夏收工作正在陆续收尾之中。
京师大街上的人流量明显增多。来杨轩这里看病的人也多了不少。百姓们卖了粮食,手里有了钱,自然想着消费。可以看到,京师的杂货铺子来往的客人多了不少,街上的小商贩的生意也火爆了起来。俨然一副人间烟火的景象。皇宫,御书房。朱佑樘批阅完手中的奏疏,起身舒展了一下身体。按照杨轩的叮嘱,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不宜久坐。最好每隔半个时辰就起来活动活动。朱佑樘想多活几年,自然按照杨轩叮嘱的来。走出御书房,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活动着身体。走了几步,朱佑樘注意到几名小太监抬着几个箱子往后面走去。“站住,你们抬的是什么?”朱佑樘出声道。听到朱佑樘的声音,几名小太监齐齐跪了下来。其中一名小太监回答道:“回陛下,箱子里装的是一些多年前的奏疏,奴婢奉萧总管的命令送往六科廊存放。”六科廊是存放过期奏疏的地方。类似于档案库。历朝历代,都会将过期的奏疏文件存档,以供后人查阅。“打开朕看看!”朱佑樘道。“是。”几名小太监将箱子打开,展现在朱佑樘的面前。后者走上前,随意翻看了几本,注意到有一本上面的署名是杨轩。脑海中下意识就浮现出了给他治病的那个杨轩。“把所有署名杨轩的奏疏都给朕找出来。”朱佑樘吩咐道。“是。”几名小太监当即回应道。尽管这样一来,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但谁让陛下开口了呢?作为宫里底层的太监,他们只有听命行事的份。经过一番寻找,他们终于将署名杨轩的奏疏都找了出来,整整一箱子。“把这一箱子的奏疏都给朕送到御书房去。”朱佑樘再次开口。“是。”两名小太监抬着箱子便前往了御书房。至于其他的小太监,朱佑樘让他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在外面待了一会儿,朱佑樘再次回到御书房,看着放在御案前不远处的箱子,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去查看。他打算先结束今天的工作之后再看。收回目光,朱佑樘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不知道过了多久,萧敬走了进来。他注意到御案前方的箱子,总感觉有些熟悉。这不就是他让人用来装过期奏疏的箱子吗?怎么会出现在御书房?于是便问朱佑樘,是不是有小太监送错了地方。闻言朱佑樘回道:“没有送错地方,是朕让他们送来的。”“你整理那些旧的奏疏,署名是杨轩的有多少?”朱佑樘放下笔,又问。“回陛下,有不少!”萧敬回想了一下,回答道。“将署名是杨轩的都留下,朕打算抽时间看一下。”朱佑樘吩咐道。“是。”萧敬应下。“对了,现在是什么时辰了?”朱佑樘问。“回陛下,快酉时了。”萧敬闻言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回答道。“这么晚了啊!”朱佑樘低声呢喃了一声。 “今晚吃什么?”朱佑樘看着萧敬,随口问道。听到这话,萧敬从怀中取出杨轩最新为朱佑樘制定的膳食谱,然后和朱佑樘说了一下今日的晚膳。说完,萧敬还将膳食谱递给朱佑樘看,让他确认一下。后者接过膳食谱,看了一眼。他忽然意识到一个之前一直没有注意的问题。“萧公公,你有没有觉得杨轩的字迹有些熟悉?”朱佑樘抬头看着萧敬,忽然问道。“陛下,杨轩的字迹您不是认识吗?”萧敬疑惑道。“不是,我说的不是这个。”朱佑樘摇摇头。“你把箱子里的奏疏给朕拿一份过来。”朱佑樘紧接着又对萧敬吩咐。随即,他又想起了什么,起身从身后的架子上找到了一本厚厚的奏疏。这本奏疏有些年代了,上面都是岁月的痕迹。看封面,就知道是经常被翻看。朱佑樘将这本奏疏打开,然后又接过萧敬递过来的署名杨轩的奏疏打开。摆在自己的面前。紧接着,朱佑樘又将杨轩给他准备的膳食谱和两本奏疏并列放好。他神色凝重,俯首开始对比膳食谱和奏疏上面的字迹。“萧公公,你过来,帮朕看看这上面的字迹是不是都是一样的?”朱佑樘的语气发生了变化,听上去有些急切。萧敬闻言赶忙上前,来到朱佑樘的身边,弯腰对比起了字迹。“还真是一模一样的。”“陛下,您看这停顿的地方,还有这横、折、钩,完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