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希望他将来能理解你的一片苦心吧!”杨轩轻轻拍着朱祐樘的肩膀,眼神复杂。¨5\4?看!书? /已*发!布^最/新′章·节_
经此,朱祐樘对朱厚照的一片舐犊之情实在是令人为之感动。
就这份父子之情,放在历代皇家之中,是极为罕见的。
为了儿子,他可以以帝王之身屈膝下跪。
“老祖,照儿很懂事的。”朱祐樘道。
“我知道!”杨轩道。
他明白朱祐樘的心中的想法。
也明白后者为什么非要和自己相认。
种种举动,无不表明了他对国家未来和儿子的担忧。
安抚好朱祐樘的情绪,杨轩给他说起了自己这半年多的时间在外面的见闻。
听到民间出现的新鲜事物,朱祐樘也是适时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大明人口众多,其中不乏聪明人,所发明的新鲜事物,也有不少是对国家和民生有益的。”
“我这次回来,也有推动朝廷对民间来一次大摸底的打算。”
“看看这么多年,我们到底错过了哪些东西?”
“自从永乐朝修《永乐大典》之后,对于民间的事物再也没有深入了解过。”
“百余年过去,谁也不知道民间出现了多少好东西。^求′书?帮· .无¨错?内·容,”
“世人都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将这些发明创造视为奇技淫巧。”
杨轩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慨,朱祐樘听完也是颇为认同。
他虽然也认为读书才是正道,但作为皇帝,他也并不否认一些新出现的事物对国家的好处。
“如果我猜的不错,老祖是打算通过照儿来推动此事吧?”朱祐樘道。
“没错。”
“这些新鲜事物正好能引起他的兴趣。”杨轩没有否认。
“看来老祖也是了解照儿的性子。”朱祐樘道。
他也知道自己儿子是什么样的。
只要引起他的兴趣,再告诉他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他肯定会去做。
“呵呵,和他说这些,能省不少口水。”杨轩笑笑。
再就是朱厚照的思想超前,能接受新鲜事物,不会和一些老顽固一样反对。
“老祖这个建议确实不错。”
“只是我现在的身体,管不来这些事了。”朱祐樘叹息道。
“你好好休息就好,这些事情有我帮太子呢!”杨轩安慰道。
“嗯。”朱祐樘轻轻点头。
“对了,还有一件事。”
“漠北出现了一伙儿鞑子,不知你有没有听说?”杨轩话语一转,问道。\t*i^a\n*l,a,i.s,k/.?c.o?m¢
“未有!”朱祐樘摇摇头。
见状,杨轩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告诉了朱祐樘。
听完,朱祐樘的脸色有些不好看。
下面的人不上报,他根本就不知道。
朱祐樘从出生起,就没离开过京师,就连皇宫也很少离开,对于外界的了解,全靠下面的人。
最重要的是,朱祐樘继位之后,大大限制了东厂和锦衣卫。
这也就限制了他的消息来源。
“守将该死,鞑子掠我子民,竟不上报,罪该万死!”朱祐樘低声怒喝。
最让朱祐樘生气的不是鞑子掠夺百姓和牛羊,而是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几年时间了,他竟然没有得到一点消息。
看来是他的宽容,让下面的人胆子越发大了。
“是我对他们太宽容了!”朱祐樘叹了口气,愧疚道。
“安稳的日子本就容易让人懈怠,再说了,蛀虫什么时候都有。”杨轩道,让朱祐樘不要多想。
“原本我还在想怎么让太子坐稳皇位,漠北这些鞑子出现的正好。”
“借此机会,可以把兵权抓在手中,同时整顿军队,清除其中的蛀虫。”
“只要有兵权在手,剩下的事情就都好办了!”
很多皇帝最后沦为傀儡,最主要的是手里没有了兵。
看似到处都是兵,可这些兵不听他的。
只听上司的。
一个个地方将领就都成为了军阀。
当初杨轩进行军事改革,也是为了防止军阀的出现。
由朝廷直接派人给将士们发放军饷,提高将士们对朝廷的忠心。
底层将士听上面将领的原因在于上面的将领把控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