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杨轩的话,朱厚照下意识点着头,表示认同。!d,a′k!a~i\t?a~.\c-o?m¨
但同时又说出自已的疑惑。“老杨,你刚刚只说了对官员的奖励,那研究出新事物的百姓呢?”“他们就没有奖励吗?”“依我看,研究出火炉子的那个铁匠,给个官身就挺不错的。”“这可是能造福无数百姓的神器啊!”朱厚照的话刚说完,杨轩就干脆了当的说道:“不可!”“不能给官身!”这下,朱厚照倒是有些不解了。就连朱祐樘也有些疑惑。研究出火炉子这样的神器,最起码得给一个九品官身啊!朝廷又不是舍不得?千金买马骨的道理朱祐樘父子还是懂的。“为何不可?给官身的话,也能提高民间百姓研究的积极性啊!”朱厚照道。朱祐樘也同样看着杨轩,眼中带着疑惑。“你们只想到了给官身能提高积极性,却没有想到给官身的话,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杨轩说道。“能有什么后果?”朱厚照不解道。但朱祐樘却听明白了。“杀人灭口,据为已有!”朱祐樘缓缓道,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听到这话,朱厚照也反应过来了。杨轩看着朱祐樘点点头。“没错。”“都知道研究出利国利民的好东西能获得官身,那么肯定会有人选择铤而走险。”“普通百姓面对地主,士绅没有什么反抗的能力,只能任人宰割。”“给他们官身,这不是恩赐,是祸患!”杨轩神色严肃道。朱祐樘对杨轩的话深以为然。皇权还延伸不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地方上,还是地主士绅的权力最大。他们若是想要让一户普通百姓家破人亡,再简单不过了。听着自已父皇和杨轩的解释,朱厚照也意识到是自已想的简单了。他只想提高民间百姓研究的积极性,不想害了他们的性命。“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天下读书人是不会同意的。”杨轩接着说道。朱祐樘和朱厚照父子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杨轩,等着他接下来的话。“多少读书人从满头黑发熬成了白发,没有考上功名,更不用说获得官身了。”“而平日里被他们所轻视的普通百姓却能凭借奇技淫巧摇身一变成为官老爷,骑在他们的头上,这换谁心里也不会舒服。”“须知,当今世上,所有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要知道,匠籍,很多时候会被人称为贱籍。”“所以,这将会引起怎样的动荡,你想过没有?”听完杨轩的这些话,朱祐樘的神色更加凝重。他刚才只想到了会有人将别人的研究成果据为已有,杀人灭口。却没有想到读书人。 要知道,随着大明人口的暴涨,读书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而朝廷科举依旧是每三年一届,录取的人数和以前没有什么变化。竞争压力,早已不是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能相比的。落榜的读书人怨气本就大,这要是再给匠人官身,就等于是戳他们的肺管子。恐怕公文刚刚发下去,读书人们就得乱起来。甚至公文能不鞥那发下去还不一定呢,全天下大大小小的官员不知多少。无不是寒窗苦读多年,杀出重围才获得的官身。要是一个普通百姓凭借研究出新事物就能获得官身,那么他们那么多年的苦读算什么?或许会有人说普通百姓他们是凭借自已的能力,研究出了造福天下的好东西,为什么不能获得官身?这个想法在后世没什么问题。但在这个时代却是不行的。从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一千多年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不是谁一句话就能改变的。就算是皇帝也不行。所以,给研究出新事物的百姓匠人官身是决计不可的。这是会动摇国本的。而这,是时代所决定的。“寿儿,杨轩说的不错,给百姓官身是万万不可的。”朱祐樘严肃的看着朱厚照,道。后者闻言有些泄气。他觉得给百姓官身就是最好的奖励,也是最能提高积极性的,而他也没有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可摆在现实的问题却是不得不面对的。看着儿子泄气的样子,朱祐樘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只能安慰道:“孩子,为父知道你的心是好的,可天底下有太多太多让人无奈的事了,就算是皇帝也改变不了,只能按照既有的规则去做!”“爹,我明白,为了大局,给百姓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