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商量一下,看看后续把每一期的制作经费定在什么标准,之前制作第一期的时候,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正好这一次一起解决了。
辛子杏:ok。-陆严河跟她们聊完,从教室离开,去图书馆自习室。走在路上,他在认真地思考《跳起来》后续的制作问题。第一期的《跳起来》一炮而红,无论是电子书还是实体书,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最终呈现出销售飘红的盛况。各方面的反应也比陆严河想象中要好很多。哪怕有郁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可也无伤大雅。尤其是从侧面来说,郁江这件事还给《跳起来》无形中做了很大的宣传,都让《跳起来》上热搜了,让很多人都对《跳起来》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开门红之后,第二期的内容也同样很重要。第一期能够迎来开门红,确实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因为有江玉倩为首的明星作者的原因。但是,陆严河并不打算把这本书做成一个明星艺人的刊物,它的定位终究还是一本文艺书籍。接下来要面临几个问题:一、《跳起来》的出版书籍要不要固定?是像杂志那样做成月刊或者双月刊,还是做好一本,出一本?能够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当然是最好的,这样的话,可以让读者们养成固定习惯,也会因为这个固定的出版时间而留住这本书的读者。毕竟做一本出一本,那每一本出版都需要重新投入大量的宣传资源。陆严河还是倾向于固定时间。二、《跳起来》第一期的制作经费就达到了将近十万元的成本,这根本没有计算他、陈思琦和徐明月几个人的酬劳,他们三个人都是在打白工,后面要做下去的话,肯定不能够这么持续下去。第一期的成本这么高,主要还是因为陆严河他们的稿费标准定得很高,都几乎是按照最高标准发的,第一期的创作阵容也确实很强大。-陆严河跟陈思琦沟通了一下想法。陈思琦说:“按照目前《跳起来》的销量,按照实体书能够卖出15万册、电子书能够卖出10万册计算,我们两个人能够赚到122万左右。”“多少?”陆严河吃了一惊,难以置信地问道。“你没听错,122万。”陈思琦说,“但这是预计最好的情况,也许我们没办法卖到这个数,实体书我们能够拿到的版税是10%,电子书我们跟叶脉网按7:3分成,最后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字。”陆严河怎么都没有想到,这本书竟然能够给他带来这么高的收入。“真的假的?”“但这是第一期,我跟子杏姐和小茵姐也沟通过,其实后面的销量会有所下降,你也知道,这一次销售情况这么好,有很多明星作者的原因,也有郁江攻击你带来的热度的原因。”陈思琦说。陆严河突然一下就觉得,十万元每期的制作成本,也还好了。他之前还在认为自己是在打白工呢。陈思琦说:“后面继续做下去,大体的合作模式我不打算去争取变化,不过,我希望能够把制作经费进一步提高,至少你、我、徐明月还有后续要成立的编辑团队的工资,都要覆盖进去。”“嗯。”陆严河点头,“当然,叶脉网和江印肯定都是愿意的。”他们两个人都能够预计赚到一百多万,叶脉网和江印出版社只会赚得更多。陈思琦:“所以,我准备跟他们提出来,把每一期的制作经费提高一倍,到二十万。”“这么高?”“我们要邀请到最好的作者来为我们提供稿件,就必须提供最高标准的稿费。”陈思琦说,“现在我们是靠着热度、市场和你的名气来做这本书,这要是想要一直做下去,让它拥有一批固定的读者,那肯定还是要把内容做好,不是吗?”陆严河想了想,说:“但是制作经费一口气提高到二十万,他们会同意吗?”“肯定会的。”陈思琦在这方面似乎很有信心。她跟辛子杏和许小茵沟通交流得更多,非常清楚两边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尤其是,这本书能够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销售数字的价值。对叶脉网来说,是一个品牌、一个潜在的用户市场的价值。对江印出版社来说,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赚钱项目的价值,一个可以让旗下签约作家持续曝光、带动他们作品销售的价值。就像刘家镇和明音的作品,这几天时间都出现了销售的增长——很多人读了他们的短篇,都对他们创作的长篇产生了兴趣,于是下单购买。陈思琦说:“我们创建的《跳起来》编辑俱乐部的自媒体账号,今天会发布第一篇内容。” “是吗?你们准备发什么?”陆严河问。陈思琦说:“是我写的,关于《跳起来》这本书制作的幕后故事。”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