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陆严河见过的演员里,称得上有天赋的,她算一个。要不然陆严河也不会在写完《电话》的剧本以后,找演小女孩的演员时,第一个想到了她。
甚至刘毕戈跟李治百的那部《假死都不行》,那个神经质女孩的女主角,陆严河也推荐了王静。
不过,大概这是所有有想法的演员的通病,都有点自视甚高,也都想要去找那种有挑战性的角色来演。所以,他们对于市面上流行的那些戏,都有一些排斥,觉得不够艺术。
要知道,王静的起步就是《暮春》这样一部电影。
像严令羽、孔繁这种个性不是特别强、只是外形跟角色特别贴合的演员还好,哪怕有着《暮春》这样的高起点,他们对自己不太会“要求特别高”。
那对王静这种个性强烈、对自己要求很高的天赋型演员来说就不一样了。
《暮春》就成了一面镜子。他们后面每演一部戏,都会衡量一下,这部戏是不是配得上《暮春》这样的起点。
陆严河很了解王静的心态。
不过,了解归了解,要怎么面对这样的心态,陆严河也不知道。
坚持自己的标准也好,不让自己太曲高和寡也好,不同的路都能走,也都能走通。
这种东西,陆严河真不知道怎么提意见。
“这得看你自己。”陆严河说,“怎么选都殊途同归。”
王静却很惊讶,震惊地看着陆严河,问:“殊途同归?”
她显然没有预想到陆严河会说出这样一个词。
陆严河说:“我是觉得,任何一个演员都会反复地纠结自己选的路,避免不了。走流量路线的会羡慕那些坚持在小路上磨练自己的,在小路上磨练自己的,也会羡慕那些被掌声和光环环绕的。你的起点很高,这是优势,也是劣势,它会成为你的桎梏,你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演什么戏,都下意识地拿来跟它做比较。”
王静陷入沉思。
“其他的建议我不提,我也不是什么过来人,有那个人生资历跟你提建议,但作为演员,我会建议你,演完一部戏,扔掉一部戏,只留下它带给你在表演上的体会,但要完全扔掉它带来的外在的一些东西,比如荣誉,比如骄傲。”
陆严河笑了笑,说:“跟你说个事,你听说我后面有一部戏要去好莱坞演了吗?”
王静点点头。
陆严河:“很多人都不知道,我接的这部电影是一部恐怖片。”
王静露出惊讶之色。
“是不是没有想到,我会接一部恐怖片?”
王静点头。
“我想这个消息曝光以后,跟你一样反应的人不会少。毕竟,现在在很多人的心中,我就不应该去演恐怖片了。会觉得恐怖片太low,会觉得我在国内演得好好的,何必跑到好莱坞去自降身价,各种各样的质疑,我几乎都能想象到。”陆严河看着王静,“但我不在意这些声音,我只在意一件事,那就是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演员,朝着这个目标,有利于我实现这个目标的,我就做,不利于我实现这个目标的,我就不做。”
王静若有所思地看着陆严河。
“你不如先想想,你不想演他们给你的剧本,是你真的演起来就生理性厌恶,还是你被你自己的某种观念、某种荣誉感给束缚住了,是这些声音告诉你,你不想演。”
说到这里,陆严河的话其实已经说得很直接了。
-
虽然王静有点陷入自己的怪圈,但陆严河对她演《电话》是非常放心的。
准确地说,有江玉倩和王静两个人来主演《电话》,陆严河一点都不担心她们两个人的演技问题。
她们两个人都属于会演戏的人。
包括江玉倩也是,江玉倩的问题在于她挑戏的眼光真的很一般。
不过,显然,《电话》这部电影也不是那种可以去冲奖的题材。
这就是一个非常商业化的片子。
对江玉倩来说,它的意义在于,这是她第一部担纲一番主角的商业题材电影。
这跟她之前接的《金衣背后》第二部的女主角不一样。那只是女一号,电影的主视角可不在她身上。
而对王静来说,这部电影则是她在《暮春》之后,再一次主演电影。
其实,说穿了,这部电影对她们两个人来说,其实都意味着她们在电影圈站稳脚跟的问题。
陆严河是靠哪一部电影踏入电影圈的?《三山》。
但他是靠哪一部电影在电影圈站稳脚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