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这么大的猫腻,即使是他们解释,不比如说知道内陆的建筑公司达不到这种标准。他们可以更改建筑标准……
屁话!这是被发现了。你等签了合同,你看看他还是这种嘴脸吗?这块地不会批了。我们需要投资,但是赖投资的也不止他一家。蒋主任把李向南好好的表扬了一通。这个合同要是真签了,他们这口气要窝好几年。李向南不是他们单位的人,但是也不能只口头表扬,不给奖励。李向南是自己掏钱在他们食堂吃饭的。蒋主任给申请了饭票。不是值钱的东西,但却是他们的心意。李向南连连说谢谢,说这些都是她该做的。她高高兴兴的收了饭票。月底他们发福利的时候,李向南也有一份。其实这点东西在李向南的眼里不算什么,但是它的意义不同……李向南每天勤勤恳恳的学习,真是见识到了更多的东西。发改委的小田同志,带她去了灯泡厂。灯泡厂去年进口了一条生产线。到现在这条生产线,一个灯泡也没生产出来。本来灯泡厂的效益不好,所以才想着改革引进新的设备提高生产质量。结果进口了这么个东西。灯泡厂雪上加霜。有多惨就可想而知了。小田儿只带着她去了这一家工厂,剩下的几家是让李向南自己去。小田儿给了她一张发改委的介绍信,李向南的打着做调研的幌子去看的。有三家,有的是进口机器,不能运转。有的是运转起来需要国外进口配件。哪一个配件都不便宜。要是用人家的工程师,他们更是鼻孔朝天,那用工价钱也是死贵死贵的。有一家是能生产效率低根本达不到进口机械时他们说的数据。进口机械的猫腻多着呢,水太深。一不小心就折进去了。另外三家是还比较不错的,进口的机器生产效率高,质量好,所以他们的产品也畅销。李向南用了三个月时间,在两个部门学习。见识到了许多好与不好,这让李向南更深刻明白了目前的现状。看得出来,蒋主任和王副主任与二姑父的关系确实是非同一般,把她当自家的小辈教导。李向南学习结束的时候,特意请了三位长辈到了一家比较豪华的饭店吃饭。给他们备了点礼物。送贵重的财物肯定不行,松子、木耳这样的特产也拿不出手。是陈爷爷泡的药酒,里面加了虎骨等不少的珍稀中药材。当然,虎骨是李向南提供的。李向南笑着把礼物拿出来:“这是我嫂子的爷爷配置的药酒,他可是中医国手。我说了得了几位长辈的照顾,想淘换点好东西送给几位叔叔的,要不然陈爷爷可不舍得给我。陈爷爷说这个药酒再放个10年20年的效果更好。尤其是腰疼背酸的,喝上它绝对好使!”这药主要的作用,真就是舒筋活血。 邓贵江知道陈爷爷是谁,他珍惜的把这个药酒收起来。还把陈爷爷吹捧了一顿,生怕这几个人不识货。“你这个丫头要早说是这么好的东西,我肯定都拿跑了,不给他们两个!正好我老爸他腿疼,这个到时候我给他拿回去!”邓贵江是真稀罕这药酒。这两位都是家里有老人的,这样的东西送给老人,他们最喜欢了。所以高高兴兴的收下了。李向南心里暗想,过后单独再送二姑夫一瓶。李向南静下心来把这些日子做的记录整理了一下,重新誊抄了一份,给邓宏宇邮了过去。邓宏宇原来对于南姐说的,想投资科研,他同意。但这个同意是基于对南姐的信任,他不是很理解。这一份资料,看在他心里堵得慌。没看完,气的就放下了。然后他又重新拿起来,一页一页的仔细翻看。有些事还真他娘的憋气。南姐说的对!投资科研。哪怕他们投了十个项目,只有一个出成果,他也认了。邓宏宇不怕把工厂赔进去。他现在有房子,好几套呢。他的工作还一直保留着。娘的!就当他眼瞎,投资全赔。他还有工厂。就当他笨,他没眼光,为了投资把工厂都压进去了。他也是有后路的。他是没有眼光找好的项目的,也不知道从哪里找。但是,他爷爷在军队有人脉。周爷爷在军队有人脉。军工厂转为民用的,哪个单位有搞科研的,挺有前景的,又缺钱的。邓宏宇去他爷家转完了,又去周爷爷家。他一说他和南姐的想法,两位老爷子都赞成。可以说这是首先舍弃自己的利益,利民又利国,然后才是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