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
“介系嘛啊?”
邹一正挠了挠头:“只能问三个问题,感觉机会不太够用啊?”
没错,这也是在场大部分人在看到这个问题后的第一想法。
回答随机性强,提问次数少,信息量不足。
像是无解。
不过,上一个游戏起初看起来也很复杂,但最终还是能找到破题通关的方法。
所以,这次大家倒没有开头就唱衰,气氛不算太压抑。
很快,所有人都开始静下心来思考,尝试找到破局的切入点。
或许,这次拯救团队的人会是自己呢?
但林朔却是微微蹙眉,他没想到这关居然没有给出时间的死线,感觉不太合理。这样的话,大家岂不是有大量时间来思考、讨论、试错?
目光扫过这三尊形态各异的石像,眼中闪过一丝微光。
本题的主要难点便在于,其中一尊石像的回答不可控。
一定要将它分辨出来,解谜的进度才能够顺利地往后推进。
所以,设计的问题需要足够巧妙。
同时,红绿灯又构成了第二个难点。
假如花一个问题来辨别红绿灯的含义...剩下的两个问题,是否能准确分辨出它们的身份?
另一边,周娜的思考略慢于他,但也算深入。
作为一名法学博士,她的逻辑能力自然不差。在上轮游戏中,她的心情尚未平复,思绪堵塞,发挥有失水准。
而现在,却是逐渐进入了状态。
回忆题干,要求是「区分出三尊石像的具体身份」,其中并不强求玩家弄清红绿灯的含义。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即使不知道灯光颜色所代表的含义,也能直接得到答案?
也就是类似游戏中的“逃课”。
思考继续,她意识到,需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因此,假象这样一个情景:
石像只有两尊,一尊说真话,一尊说假话,但红绿灯的意义仍然不确定。
提问:「如果我问你1+1是否等于2,你会亮红灯吗?」
首先,假设红灯是肯定,绿灯是否定。
第一种情况,提问的对象是真话石像。1+1=2,他的回答为「是」,因此亮了红灯。
第二种情况,提问的对象是假话石像。直接问1+1是否等于2,他的回答是「否」,会亮绿灯。但由于后方加了一个“你会亮红灯吗”的尾缀,假话石像必须要在说谎的基础上说谎,双重否定表肯定,因此最后他的回答为「是」,最终还是亮了红灯。
其次,假如绿灯是肯定,红灯是否定。
第一种情况,提问对象是真话石像。1+1=2,这个命题是正确的,按理他应该亮绿灯,此处的询问为“你会亮红灯吗?”,答案当然是「否」,因此亮了红灯。
第二种情况,提问对象是假话石像。结果...虽然需要绕弯,但终归还是亮了红灯!
由此类推,假如命题是错误的,譬如“1+1=3”,再用一样的话术去问两尊石像,它们都会亮绿灯!
经过总结,可以得到结论:
在这个句式中,只要前置命题为真,不论哪尊石像都会亮后续提问的灯光颜色(也就是红灯);只要前置命题为假,不论哪尊石像都会亮与之相对的灯光颜色(也就是绿灯)!
想到这儿,周娜有些激动!
那么,回归到这一关的问题本身......
轰咔!
下一秒,齿轮转动的咔咔声打断了房间的沉静与她的思绪,众人愕然地望向两旁的墙壁。
“刚刚那是什么声音?”
瞿丽丽呆呆地问道。
咔咔!
声音继续!
“是两边的墙……”
赵思下意识抱住男友的手臂,声音颤抖:“是墙壁…它们在向内挤压!”
什么?!
闻言,几人皆是色变!
梁学成、高小强、蔡玉等人分别走到墙边观察,并很快沉下脸色,浑身一颤。
的确,墙壁正以固定速度朝内挤压,就像是两块合拢的面包片,而他们则是中间的肉馅!
“原来如此。”
蔡玉咬唇:“实际上,这个游戏规定了时间。如果我们无法在一定时间内解开谜题,合拢的墙壁就会将我们碾成肉泥!”
这话一出,瞿丽丽等人顿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