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4章 揭露

家回过神,下一秒,林朔身边的谭玲同样被某种神秘力量扭断了脖子,当场暴毙。

“......”

所有人都怔住了,有人见老师死了下意识就要逃,林朔提醒:“等下课铃响再走。”

这才将他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你...你到底做了什么?”

后方,有一个男生看着林朔,呆呆问道。

“没什么,”林朔收回小刀,用谭玲的衣服擦了擦刀上的血迹,不多言语。

根据规则:【迫使老师暴露本性,老师将会受到惩罚】。

本性,什么是本性?肯定不是杀人吃人之类,否则他早就完蛋了。既然用词是迫使暴露,就证明老师不会平白无故暴露出本性,但应该能够从表面发掘到一些端倪,从而给玩家以相对应的切入点。这条规则是出现在一系列有关老师性格和喜好的规则之下的,所以林朔起初就感觉这其中很可能会做文章。

在这些规则中提到,老师不喜欢说谎的孩子,会给予说谎的孩子惩罚,同时会保护那些遵守规则和纪律的学生。

然而,如果细看,就能从中间的措辞中发觉异常。对于早退,也就是提前离开教室的行为,后续提供惩罚的这句话中缺少具体实施惩罚的主语角色,因此应当理解为:离开教室与否是客观情况,只要早退离开,就会首接遭到惩罚,并不需要老师亲自动手。

但对于嘈杂声音、谎言等等,则是由老师给予惩罚,说明这些都基于老师的主观意愿和判断。

而在这些要素中,不论是吵闹、迟到还是愚蠢的学生,这些都己经得到了的证明,唯一没有得到确切证明的便只有谎言。

这点或许就是关键。

设想:生活中,如果身边一个女性朋友突然说了一句“我是男生”,这话被你听到,一般也不会认为这是说谎,而会认为这是开玩笑或说胡话,因为对于「谎言」这个词来说,不光是要说与事实不符的话,并且还需带有一定的欺瞒性质。

而在上述举例中,显然不具备欺瞒的语境。

也就是说,如果老师在这方面有问题,便会出现这种情况:明知某人说谎,却不给予惩罚,甚至还给予保护,因为在他看来哪怕说了谎也是在【遵守规则和纪律】。

而林朔所要做的,就是将其揭露。

不想错过《死亡游戏:我洞察一切谎言》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