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71章 刘玄德兵分四路

士家制度是曹魏为保证有足够的兵源和防止士兵逃亡,为士兵及其家属创造出的一种等级森严的世袭制度。

士兵及其家庭另立户籍,称为“士家”。这样的家庭世世代代为曹魏提供兵源,士家集中居住,由军营或郡县管理,社会地位很低,高于奴仆低于普通平民。

男子终身当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除非你建立的功勋能让你脱离阶级,否则世代当兵。他们平时屯田,战时打仗,士家只能与士家通婚。

如果士卒在战场上阵亡,他的妻妾会由当地的郡守或是刺史主持分配,将她们改嫁给其他单身的士卒,以保证传宗接代,兵源不断。

如果士卒在外作战时逃亡或是投降,家族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一入士籍,不能脱离,只有立了军功,才能晋升为平民,个别立有特殊功勋者才能称爵,士的儿子不能为官。

乱世之中,这种制度的弊端还不太明显,因为大家吃一口饱饭都难,哪还在乎其他。

一旦乱世结束,这样反人类的制度尤为明显,几乎每一项措施都令人抵触。

一年到头见不到自己的妻妾孩子,自己如果阵亡,妻妾还要被逼改嫁,关键自己的孩子以及后代还要世世代代重复自己悲惨的一生。

这样的制度几乎在统一的王朝被所有男子抵触。

晋朝统一后,好男不当兵的呼声渐渐高涨起来。

士家中的后代们不再对当兵有荣誉感,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仅仅高于奴仆,连普通平民都不如。

他们开始拒绝婚配与生育,西晋的兵源开始告急。

这与后世某个时期因为房价过高,与收入完全不匹配,造成的大量年轻人不再结婚与生育有异曲同工之处。

所有人都对当兵产生厌恶与恐惧,华夏自战国时代开始尚武之风被消耗殆尽。

与犯强汉者,虽强必戮,虽远必诛的两汉时代以及大秦虎狼之师形成鲜明对比。

这个时候开始,华夏的武魂丧失,凛冬将至,中原与北境三百年的浩劫因此诞生。

…………

并州刺史刘备在半年前就开始谋划云中、五原二郡。

在张良的建议下,利用双马镫在这个时代的首次亮相,兵分四路,突袭了云中郡和五原郡。

第一路由周亚夫率领,从定襄郡最西边的桐过县出发,直接北上深入云中郡腹地,攻打其治所云中县。

第二路由关羽率领,同样从桐过县出发,沿着大黑河一路北上,攻打云中郡最重要的县城沙陵县。

大黑河位于今天的内蒙古河套地区东北隅,是黄河上游末端的一级支流。

大黑河两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渠纵横,是后世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

而沙陵县之所以成为云中郡最重要的县城,因为地处于大黑河的中段,是沟通东西南北的重要枢纽。

加上沙陵湖的存在,让沙陵县的重要程度一举超过了其治所云中县。

沙陵湖在现代已经完全干涸,而在这个时代却是整个云中郡河套平原最重要的水资源。

沙陵湖由东边而来的白渠水以及北部而来的大黑河汇聚而成,沙陵县也是因为沙陵湖而得名。

第三路由张飞率领,进入云中郡后,沿着白渠水一路向西,直接攻打五原郡的河阴县。

五原郡被阴山从中间一分为二,大汉的在五原郡内的县城基本都在阴山以南,白渠水以北。

河阴县是唯一一个地处白渠水以南的县城,张良担心南匈奴派兵支援五原郡,所以让张飞带领军队优先攻占河阴县。

这样即使南匈奴带兵进入五原郡,要想渡过白渠水,必定会被河阴县的张飞断其归路。

第四路由麴义率领,也是这四路中,最为艰难的一路。不但攻占五原郡的治所九原县是四路中距离最远的,且守军也是最多的。

这个时代南匈奴内迁进入并州后,占领了全部的西河郡,以及上郡的北部、北地郡的北部,太原郡的西北部。

内迁的民族众多,比如在上郡中部和南部的西鲜卑。

而匈奴的另外一个分支北匈奴,因为两汉时期,猛人太多,强汉打得北匈奴抬不起头,只能被迫西迁。

大汉自光武帝建国以来,乌桓、西鲜卑、南匈奴相继来投,光武帝将并州除太原、上党外的其余诸郡划分给这些投降而来的异族。

光武帝接纳这些异族的决策是基于对当时政治、军事局势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国家长远发展的考虑,利用汉文化强大的包容性慢慢同化

不想错过《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