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06章 鲜卑版“冒顿单于”

牢姐羌与同是生活在上郡的西鲜卑一直不对付,这些年来基本都在在上郡明争暗斗。

这也是为什么东汉末期在衰弱后,凉州多次爆发羌人大乱,东北的乌桓、步度根的鲜卑部以及轲比能的鲜卑部都曾经侵略过大汉的边疆。

只有牢姐羌与西鲜卑却一直没有南下的原因,他们在忙于互斗,争夺上郡的控制权。

鲜卑是继匈奴之后,蒙古高原崛起的实力强劲的游牧民族。

他们崛起于大兴安岭地区,属于东胡族群。

秦末汉初,东胡被统一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东胡因此分裂成三部分。

其一,一部分东胡族人退到了蒙古高原资源匮乏,比较偏远的地带。

如今铁木真带领他的四杰与四獒就是投奔了那里东胡残余的势力。

剩下的东胡族人分作两批,分别退到了乌桓山与鲜卑山,均以山名作族名,形成了后来崛起的乌桓与鲜卑。

那时由于匈奴过于强大,乌桓、鲜卑两族不得不听命于对方。

正因为如此,鲜卑、乌桓、匈奴三族的许多风俗习惯非常相似。

乌桓山是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境内的山脉,位于大兴安岭的南端。

而鲜卑山乃奥克里堆山,位于大兴安岭的北部。

光武帝复国后没有多久,鲜卑以汉朝刚刚立国为由,想南下劫掠,结果被汉朝边境的军队大破之。

鲜卑因此震怖,向大汉称臣。

光武帝以鲜卑的首领偏何为鲜卑大都护。

当时的匈奴在汉朝的连年打击之下,早已经南北分裂。

南匈奴内附于大汉王朝,北匈奴成为汉朝重点打击的对象。

之后数年,在汉朝的驱使下,鲜卑跟随汉朝的军队不断出击北匈奴,最终迫使北匈奴西迁。

跟随鲜卑的诸多小族感受到了大汉威服四夷的强大实力,也与鲜卑一样归附于汉王朝。

他们在明章二帝时期一直为东汉保卫边塞。

随着蒙古高原上的匈奴不断西迁,这里也空出了大片土地,鲜卑开始北上占据了蒙古高原。

汉和帝永元七年(公元95年),大汉朝廷册立鲜卑大都护苏拔廆为率众王,同时设立属官辅佐对方,将鲜卑占据的蒙古高原视作自己的郡县管理。

汉和帝刘肇对内宽和爱民,体恤百姓疾苦,多次下诏减免赋税、赈济灾民、重审冤假错案、安置流民。

对外兵略妥当,使“齐民岁增,辟土世广”,缔造“黎元宁康,万国协和”的局面。

在他的治下,垦田面积达七百多万顷,为东汉之最,人口达五千余万人,亦是东汉之最。

东汉因此国力达到全盛,时人称颂“冠斯往代,奄有万国”,史称“永元之隆”。

在汉和帝一朝,蔡伦改进军械,并革新造纸技术。

有如此强盛的国力作为支撑,鲜卑一族只能忍气吞声的低调做人。

然而,好景不长,汉和帝英年早逝,大汉的国运也因此开始走下坡路。

自汉和帝之后的历任皇帝,都无法处理鲜卑的问题。

鲜卑发现汉朝开始不再武运昌盛后,也与其他游牧民族一般开始了时叛时降之路。

到了东汉中后期,鲜卑出现了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名为檀石槐。

虽然其父投鹿侯是鲜卑的首领,但是那时鲜卑的继承制度并非绝对的父死子继,既有兄终弟及,也有各部落联合推举。

檀石槐自幼在外祖父家长大,为人勇敢健壮,富有谋略。

他曾经在年少之时,单枪匹马的帮助外祖父追回被其他部落抢走的牛羊马匹而备受族人的敬畏与信服。

成年后,檀石槐吸取汉人的部分经验,制定法令,审理诉讼,没有人敢违犯。

父亲投鹿侯死后,檀石槐毫无争议的被整个部落推举为鲜卑族新的首领。

檀石槐成为鲜卑首领后,立刻开始组建王庭,在弹汗山上组建了鲜卑历史上第一个王庭,并以此为根据地开启了壮大鲜卑一族的进程。

檀石槐招兵买马,积极训练将士,数年之后,变得兵强马壮起来。

附近的中小部落尽皆臣服,没有归顺的,也被檀石槐率军屠灭。

在这一过程中,鲜卑在檀石槐的率领下,北面抗拒丁零部落,在东部击退扶余国的进犯,向西攻占了乌孙国的大片领土。

在感受到大汉早已时过境迁,日暮穷途时,开始派遣军队骚扰大汉的边疆,掠夺边境的各郡县。

这个时候的鲜卑,在

不想错过《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