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东胡王认为匈奴在懦弱的冒顿单于带领下,必定走向衰败,于是变得更加的骄横与不可一世。本文搜:断青丝小说 dqsbook.com 免费阅读
而冒顿单于则趁机稳固统治,扩充军备,训练将士,趁东胡没有防备之时,亲自率领骑兵突袭了东胡部落,东胡一族猝不及防之下,大败而归,东胡王亦被杀。随着东胡王的被杀,东胡部落联盟宣告瓦解,其剩余部落大部分成为匈奴人的奴隶,剩余的东胡部落分成三批各自逃亡,形成了后来的鲜卑与乌桓。鲜卑部落、乌桓部落不但与匈奴有灭族之仇,后来匈奴强大的岁月中,他们即使退守乌桓山与鲜卑山,仍然经常受到匈奴的剥削与压迫。所以,当光武帝刘秀向乌桓、鲜卑分别抛出橄榄枝,约定联合起来共同攻打匈奴后,鲜卑、乌桓立刻答应,并选择内附汉王朝。虽然乌桓与鲜卑在今后的岁月中,时而反叛,时而归附,但是也算在北境帮助大汉抵挡了其他游牧民族的南下。不过到了东汉中期,鲜卑首领其至鞬在位期间,反叛大汉后,鲜卑不再归附。他之后,鲜卑出现了第一位统一各部联盟的伟大首领檀石槐。在檀石槐治下,鲜卑不但与大汉彻底断交,亦开始发生多次战争,汉王朝甚至一度处于下风。好景不长,随着檀石槐的逝世,鲜卑部落联盟再次分裂为西部鲜卑,中部鲜卑,东部鲜卑。而这三部鲜卑之中,内部也并非一片祥和。他们内部之间,多个部落互相攻伐也是常有之事。在自相残杀之下,导致鲜卑的实力越来越弱,逐渐被汉末时的乌桓超越。随着小冰期的来临,极北之地已经不再适合生存,这也是游牧民族南下寻找出路的一大重要原因。小冰期的来临,不但北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许多野生动物也开始大面积的南迁。其中,一种野生动物的南迁,为原本历史中的汉王朝带来了灭顶之灾。这种野生动物就是一直栖息于蒙古高原上的草原鼠。因为气候的变迁,导致这种野生动物也开始随着游牧民族南迁。在南迁的大潮之下,为大汉的北境不但带来了战争,还带来了令这个时代谈之色变的瘟疫与鼠疫。原本历史中,因为小冰期的气候影响,汉王朝北方开始频繁出现旱灾与蝗灾。旱灾与蝗灾的多次爆发,直接致使饥荒肆虐大地。饥荒导致大量百姓的免疫力直线下降,病毒更容易入侵进汉末百姓的身体内。而粮食的断绝让百姓们不得不去食用一些原本不可能触碰的“食物”。野生的草原鼠开始成为灾民们的日常食物,随之而来的就是病毒入体发生的瘟疫以及鼠疫。 东汉末期多次爆发疫情,“医圣”张仲景小时候就是见到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以至于“生灵涂炭,横尸遍野,民不聊生,惨不忍睹”。而官府却自顾不暇,不但不帮助百姓渡过灾难,反而争权夺利,互相争斗,进而引发战争。张仲景作为世家子弟,却厌恶大汉的官场,立志学医治病,以求拯救世人。曹操南下荆州,爆发的那场着名的赤壁之战,就是因为自己军中疫情横生,最终导致有生之年没能一统华夏。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那场席卷整个华夏大地的瘟疫之中,不但曹魏建安七子之中的五人全部因病去世,东吴最伟大的战略家鲁肃同样没能幸免于难,年仅二十九岁的江东虎将凌统同样因此疫病而英年早逝。河内温县司马防的长子,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也因为疫病死于居巢的曹魏军中。这一年曹植在自己的着作《说疫气》里记载道:“建安二十二年,各地爆发的疫病严重程度前所未有,强烈的疫病不断蔓延与传染,家家户户都在经历丧失亲人的痛苦。只要出门在外,哀嚎的哭泣声不断传入自己的耳中,有的甚至全家人都病死。更有甚者,全族人都被传染死于疫病,连收而葬之的亲人都没有了。而遭遇这些疫病的却大多都是粗衣恶食、荆舍蓬门的贫苦百姓啊!想想那些华堂玉食、貂服厚褥的富贵人家,却很少有人患病,这是阴阳失衡,寒暑错位所致!”贫困的人因为饮食太差,远远不如富贵人家,自然抵抗力低下,容易患病的概率远高于富贵之人。而且富贵之家,房子又大又多,患病之人还能隔离开来慢慢治疗。穷困之人,患病后,家里没有多余的房子用于单独居住或是隔离,时间一长,自然全部都会被传染。东汉末年,要面对的不只那些有野心有壮志的诸侯们,还有北方胡马南下的游牧民族,小冰河期带来的气候变化与各种天灾,以及携带病毒的草原鼠!…………乌候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