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合坡。我们顺着参合坡下的河边走,既可避风,又可隐匿踪迹。避开对方的伏击。岂不是妙计?”
慕容宝盯着慕容麟粗大的湿漉漉的手指,看着桌案上被画出来的湿漉漉的图形发愣。
“我不同意。要撤离,便直接前往平城。绕行不但多走远路,造成更大的不便。而且也是极为冒险的行为。越往北,越是在魏军的掌控之下。不久前,平城遇袭,魏国骑兵便是从北边攻来。他们就在北边。”慕容农大声道。
慕容麟皱眉道:“辽西王,你认为对方有无可能在我们的去路之上埋伏?”
慕容农沉声道:“当然有此可能。特别是莫名失去了他们踪迹的情形下,这种可能大大的增加。”
慕容麟道:“好。那么他们在粮道上设伏的可能大,还是在北边设伏的可能性大?”
慕容农思索片刻道:“当然是在粮道上设伏的可能大。北边……确实可能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慕容麟点头道:“你认为一旦遭遇敌军埋伏,我们胜算几何?”
慕容农沉吟道:“以目前的情形,最多三成。”
慕容麟一拍巴掌道:“那还有什么好说的?直进最有可能遭遇敌军埋伏,而我们战神的可能不足三成。我提出绕行有何不妥?你为何会反对?”
慕容农皱眉道:“我……我只是凭着自己的直觉。我总觉得,要尽快的赶到平城,而不能绕行。捷径不走,却走山道,这不合常理。”
慕容麟冷笑道:“辽西王,他们也是这么想的。辽西王,我不是和你争辩,我们是在讨论如何安全撤离的问题。这干系到我大军的安危。我们都同意,眼下安全撤离是最为急迫的事情。所以,我们才要斟酌。若你能保障敌军没有埋伏,抑或是即便遭遇到他们可以战而胜之,变当我什么都没说,我会完全听从你的建议。若你没有把握,为何不听我的建议呢?我知道你领军作战能力比我强,但也不能刚愎自用,也要听取他人意见不是么?”
慕容麟已经用最忍耐的口气说话了。若是从前,他必然没有好声色。但是现在慕容农将来的地位未知,必须要有灵活性,所以他颇有收敛。
慕容农皱着眉头,心里觉得不妥,但是却也没有理由反驳。
“这件事,还是太子定夺吧。若问我的意见,我是不同意绕行的。但我确实无理由反驳你的话。”慕容农沉声道。
慕容麟点头道:“那便由太子定夺便是。太子,你说呢?”
慕容宝也皱着眉头,他并不知道如何抉择。听起来慕容麟的话更有道理。但是他从内心之中已经对慕容麟的建议有了排斥。这一路出征,都听从慕容麟的话,结果处处吃瘪,落得今日的地步。他实在不愿再听慕容麟的建议行事。但慕容农却又没有更好的说服自己的理由。
沉吟良久,慕容宝缓缓道:“此事容我考虑考虑,再做定夺。我们都好好想想,谨慎为先,免出差错。”
……
傍晚时分,天气转变。雨雪天气之后,此刻却突然天气转好。虽云层尚极为厚重,但是云层之中可见天空,夕阳透过西边的云缝射下来,金光闪闪,颇为壮观。
天气转好,人的心情也豁然开朗。虽然天气依旧寒冷,但是这似乎是某种很好的预兆。
十几骑快马在傍晚时分抵达盛乐,他们是从平城方向赶来的慕容德派来的斥候骑兵。他们送来了重要的消息。
慕容宝立刻再一次将慕容农和慕容麟叫来商议。
“这是范阳王派人送来的紧急军情,你们看一下吧。”慕容宝指着桌上的信道。
慕容麟伸手抓起,迅速浏览一遍,口中大叫道:“果然,果然如此。太子,如何?被我说中了吧。”
慕容宝点头,示意慕容农查看信件。慕容农拿过信来快速读了一遍。
“我斥候兵马两日前于平城西二百里处士城方向,发现大股敌军游弋。人数不详,少则万人。老夫估计,他们在此设伏,欲袭击我撤回大军。特将军情禀报太子以及诸王知晓,以免遭遇伏击。”
慕容农读了信,吁了口气,将信递回。
“怎样?被我说中了吧。他们在粮道设伏,等着我们自投罗网呢。辽西王,怎么说?”慕容宝大声道。
慕容农沉声道:“既然叔王侦查到了对方的踪迹,我还有什么好说的。不过,这件事需要验证,我认为……”
慕容麟打断道:“辽西王,你大可不必如此。判断错误,并不影响你的声誉。死撑着不承认才会有损你的声誉。情报在此,干真万确,你何必要强行否认?太子,我看可以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