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从山坡上穿行而过,两侧山坡上草木萧瑟,灰黄一片。
这种地形着实可怕,最有可能藏匿敌人的地点便是山坡荒草杂树之中。桓胤等人猫在乱石之间长时间的观察着目力所及的位置。终于,他们在第二座山峰的山脊边缘发现了敌人的伏兵。数十名敌人躲在山坡一侧的树丛旁探头探脑的向山道上张望,手中的兵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若不是这些发光的兵刃,倒还发现不了他们。进一步的观察之后,桓胤确定了对方的方位和大致的人数。看起来只有数百人而已,躲在山道上方位置,意图发起袭击。林木之间似乎没有了更多的兵马埋伏。桓胤略加思索,便有了对策。他当即命人下山传令,命千余骑兵动身进入山道之中。同时下令两千步兵从来路摸上山来,之后众人从山坡上摸下去,在对方被山道口的兵马吸引了注意力的时候,顺利的摸到了对方侧首位置。双方为山坡弧度所隔,对方完全没有意识到近处山坡上已有大量兵马摸近。然后,桓胤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两千余兵士向着对方埋伏的兵马方向发起了冲锋。突如其来的冲锋让对方惊慌失措。对方的反应倒也很快,立刻下达了撤离的命令。数百名士兵连滚带爬的向着东侧山坡逃离而去,几名士兵慌不择路摔下山坡滚落下去,眼见是活不成了。桓胤等人其实也无法追击,因为山坡上乱石到处都是,全是长草荆棘,摸过来已经颇不容易,更别说追赶了。桓胤其实也没想着能杀光他们,他只是要让对方明白,想要伏击自己,那是痴心妄想。见对方狼狈逃窜的模样,桓胤大笑不已。回到山道上,桓胤对左右道:“这帮东府军的脓包,我当他们有何手段,却原来不过如此。就算埋伏,也要多些兵马。几百兵马又能如何?”众人纷纷点头,嘲笑东府军的愚蠢可笑。有人提醒桓胤,对方既有埋伏,便不可轻敌。这几百人恐非全部,后面的定还有埋伏。桓胤笑道:“放心,他们的尾巴露出来了,我怎还会让他们得逞。传令,各派两千兵马沿着山道两侧搜索前进。慢些行军不打紧,要将那些躲在山坡上的土耗子全撵出来。”桓伟接到禀报,得知确实有敌军小股埋伏,倒也不敢冒风险。虽然桓胤下令搜索前进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是安全比什么都重要。于是一面缓缓前进,一面命人通知后方的桓嗣,让他们加快速度赶来,以免遭遇大股敌人伏击。就这样,桓胤带着兵马一路沿着山坡搜索,在数个时辰的时间里,找到了三股埋伏的东府军兵马,将他们全部驱赶逃走。虽然耽误了大量的时间,但保证了兵马不受袭击之扰。几个时辰过去了,夕阳已经西斜,桓胤的兵马终于来到了白云岩山地的出口位置,平安的穿过了四十里的险峻地形。出口之外虽然还有一片山地,但是山峰矮小,地形平缓,已经不再是伏击的好地点。更重要的是,过了前面二十余里的山地,便要抵达枞阳县城区域了。兵士们都很疲惫。高强度的搜索战斗,穿行于岩石荆棘的山坡上需要集中精力,控制身体,还需要保证速度。遇到敌人还要往前冲杀。这太消耗体力和精力了。当兵马走出了白云岩区域,进入前方低矮山丘区域时,所有兵士都松了口气,精神也松懈了下来。身上的热汗开始变冷,人也变得萎靡了起来。桓胤和桓伟商议,兵士们疲惫的很,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就算此刻继续行军,抵达枞阳县也要初更了。到那时再扎营的话已经太晚了。加之兵士疲惫,忙活到半夜,次日还怎有精神攻城。所以,桓胤建议原地扎营,就在此处歇息。明日精神完足,再进抵城下,可以坦然行事,毫不仓促。桓伟却认为,既然最危险的区域已经过去,前方的低矮山地明显不是伏击的好地点。何不乘势前进,一口气抵达枞阳县。郡公之命是今日抵达,只要三更之前抵达都不算晚。明日再去,那便是违背了军令了。桓胤说,军令归军令,那也得看实际的情况。一日抵达,那是在没有敌人滋扰的情形之下的最佳情形。今日搜索敌人耗费大量时间,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况且,谁也不知道前方还有没有伏兵。暮色将起,搜索敌人极为困难,不宜前行。桓伟反驳说,敌人再蠢也不至于在前方伏击,他们的伏击计划已经破产了,大可不必担心。两人争辩了许久,桓伟就是不肯依从桓胤的计划。桓胤无可奈何,又不能跟他争吵。毕竟桓伟是自己的长辈,也是做主的人,自己只能提出建议。再一想,敌人再前方伏击的可能性确实不大,无非便是辛苦一下将士们罢了。争辩是浪费时间,说服不了他,还不如抓紧时间趁着天光赶路。于是乎便也只能答应。疲惫的兵马不得不上路,向着前方低矮的山地之间行去。夕阳余晖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