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统帅水军的人选。在诸多人选之中,李徽独属意郑子龙。
郑子龙自小便在居巢焦湖岸边长大,跟随船家出湖打渔,划船出没焦湖的风波之中,水性和操纵船只的技能都很精湛。当然了,这并不是成为水军统帅的理由。但起码熟悉这些,对统领水军有帮助。李徽更看重的是郑子龙身上的潜质。当年将他从居巢带出来之后,郑子龙便跟在自己身边,从一名普通的少年,成长为骁勇善战的将领。李徽喜欢他身上朴实严谨勤奋上进的素质,又特别的吃苦耐劳。郑子龙刻苦上进,这些年不但学习作战领军之事,更是自己抽空进入学堂学习读书写字。如今的他已经能够钻研兵书战法,甚至能够写诗词文章了。郑子龙本性敦厚诚实,出身寒门之家,给了他一些限制,但同时也保留了最为宝贵的东西。没有一般寒门子弟的陋习和性格上的缺点,又能如此的进取,他不成才当真天理难容了。对这样的人,李徽当然刻意的栽培了。李徽常常亲自教导他一些知识,给于他助力,帮他登上更高的台阶。这当然带有私心,毕竟郑子龙的父母和居巢的老郑头当年帮了自己许多。他们的死也不能说和自己完全无关。但更多的原因是李徽对郑子龙的认可。另一个层面来说。贫寒子弟,在这样的时代能有出头之日的凤毛麟角。自己算是特例。但李徽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特例,如郑子龙这样的贫寒子弟只要能够刻苦上进,便该有同等的机会才是。这些都是未来展示公平的社会秩序,给天下寒门子弟激励的榜样。有件事李徽对他格外的刮目相看。两年前,李徽见郑子龙尚没有成婚,于是为他向荀家求婚。荀康的孙女和他年纪相仿,知书达礼。李徽有意为他牵线搭桥。李徽想当然的认为,郑子龙必然会应允这门婚事。毕竟荀氏大族的身份和地位摆在那里。郑子龙若能娶荀氏之女,对他个人而言也是一件好事。荀康倒也没有嫌弃郑子龙的出身,原则上表示不反对。孰料李徽和郑子龙谈论此事之时,郑子龙却拒绝了这门婚事。他的原因很简单,他从小在居巢县长大,有个青梅竹马的儿时玩伴。郑子龙跟随李徽离开居巢县的时候,对那少女许下诺言,说会回来找她,要她等着自己。其后多年,郑子龙跟随李徽戎马倥偬,四处作战,一直没有机会回居巢县,也没有那少女的任何消息。郑子龙对李徽说,他一直想去居巢见那女子,和她成婚,兑现诺言。只不过太过繁忙,一直没有机会。但他既然答应了那女子,便不能食言。所以他不能答应这门婚事。李徽听了很是感动。这便是郑子龙,一直保持着朴实守诺的好品格。若换作一般人,荀氏大族的女子肯下嫁,还怎会记得儿时许下的诺言。况且这个女子至今没有消息,还不知道有没有嫁人。郑子龙在不知道情形的情况下便做出了决定,拒绝的娶荀氏女子的机会,足见其信守承诺忠诚不二的品格。儿时的许诺,到今日依旧坚守,何其之难。李徽没有逼迫郑子龙同意婚事,相反,他派人去居巢县找到了那个女子,将她带回了徐州。李徽见到了那个名叫小容的女子,她长相普通粗手大脚,可以说毫无姿色。但是李徽也得知,小容也一直那记着郑子龙的承诺。她已经二十二岁了,早已过了婚嫁的年纪,父兄早几年便逼她嫁人,她却坚决不肯。她的父兄都劝他,那不过是郑子龙儿时的戏言而已,如今他不知身在何处,也不知是生是死,怎可相信他的话,一直等下去。他们威胁小容说,若不肯嫁人,便将她赶出家门。但小容选择了相信,倔强的坚守着。父兄虽然没有赶她出家门,但是没有人给她好脸色。周围的百姓也指指点点的说她是昏了头,但小容依旧如故。听到了小容的经历,李徽更是喟然长叹。这少女守着一个虚妄的承诺等待着,而郑小龙也坚守了承诺。这是何等样的情感。这种感情比金子还珍贵,这是世上最令人动容的事情。当郑小龙在李徽家中见到小容的时候,那种惊喜的表情溢于言表,两个人用家乡话说话,抱在一起痛哭的样子,让李徽和彤云她们都感动的掉泪。郑小龙没有嫌弃小容的容貌普通,相反,那种如获至宝的感觉溢于言表。李徽做主,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让这多年的等待有了个圆满的结果。如今小容已经生了个儿子,两人情感甚笃,相敬如宾。 这件事让李徽更加相信郑小龙的人品,也让李徽对他更加的看重。隆隆的爆炸声和喊杀声从江面上传来,李徽从思绪之中脱离,目光投向江面战场之上。那里,战局正在发生变化。……大批荆州水军战船突进东府军水军船队之中后,双方的战斗呈现一边倒的局面。很快便有二十余艘东府军战船起火,兵马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