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了个屁。
……黄昏时分,燕子矶的战斗还在继续。在占领了侧翼两处小岛,站稳脚跟之后。攻岛兵马对中心燕脊岛展开了进攻。这一次的进攻并不顺利,因为中心岛屿上有千余人防守。且在事前得到预警的情况下,守岛兵马早早的做好了准备。进攻开始之后,守岛兵马发起了猛烈的打击。攻岛兵士乘坐小船的突进受到了极大挫折,折损三百多名士兵后,千余荆州军攻上了燕脊岛。双方在岛上展开了肉搏作战,互有伤亡,谁也奈何不了谁。僵持到了黄昏时分,朝廷水军派数十艘小船载了七百多名兵士前来增援,攻岛水军被迫撤回小岛之上。桓谦得知消息,神情凝重。他明白,蛙跳战术似乎并不奏效。三千攻岛兵马损失了六百多人,分据侧翼岛屿,反呈尴尬之局。对方守军顽强,并有下游援军增援,想要凭借这些兵马攻占中心岛屿的计划也已经失败。今晚,敌军必会反击。侧翼小岛上的兵马恐怕要遭遇敌人的反攻,很可能守不住两座小岛。眼前的大岛上的守军也很强硬,午后两个多时辰,荆州水军派出了二十多艘楼船搁浅在周边水域,用床子弩压制打击他们,但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对方依旧强硬的坚持着,尽管岛上的防御工事和床弩被摧毁的七七八八了,对方也依旧坚守岛屿。事情似乎陷入了僵局之中。就在不久前,桓嗣命人前来告知桓谦,他需要桓谦的水军迅速攻下燕子矶。因为攻城作战就要打响,陆上兵马已经就位。想要尽快的攻下京城,最佳的攻城方案便是占领燕子矶之后,夺取位于姑塾东北方向的采石矶码头,封锁住姑塾城水上物资通道。而且,采石矶码头所在的位置,是姑塾城东北方向的翠螺山的位置。这里也是姑塾城防御最为薄弱之处。要破城而不付出巨大的伤亡,则必须从采石矶所在的翠螺山方向发起进攻,更容易得手。桓谦当然明白桓嗣在说什么。他也曾在姑塾呆过很长时间,跟随父亲桓冲驻守于此。他知道姑塾的格局,最薄弱之处便是东北角的翠螺山燕子矶方向。翠螺山地势较高,也较为险峻之故,姑塾城建造之初的格局便是依靠翠螺山作为靠山,向东南方向展开城池。而东北角方向保留了通向翠螺山的通道,作为一处退守的至高点的存在,在关键时候作为据点,可以当做一处退路。当年桓温镇守姑塾之时,翠螺山上设有大量的驻军和军事设施,储存了军粮清水,便是作为最后的据点之用。后来多年时间姑塾并未遭遇危险,翠螺山上草木茂盛,山势秀丽,反而成了一处景致。桓温命人在翠螺山上修亭建阁,建了道观寺庙,常常来山上眺望江景,游玩宴饮。名士之流也效仿之。久而久之,驻军也撤了,工事也荒废了,只在城池东北角的山下重新修建了城墙,弥补城墙空缺。但这处城墙,修得随意的很,高度不高,防御设施也不完备。城外便是山坡,也没什么作战的空间。当年桓嗣桓谦两兄弟陪着桓冲游玩翠螺山的时候,便都认为,这里是姑塾城最为薄弱的地方。只需占领燕子矶之后,兵马从采石矶码头登上翠螺山,之后顺着山势而下,可出其不意轻松攻破东北角的这段城墙。所以,桓嗣命人来说这件事的时候,桓谦完全理解兄长的想法。他也知道,桓嗣重新掌军之后,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证明自己,而自己理当为他创造条件。但问题是,燕子矶一时难以攻克,这便是个大问题。不过桓谦并非没有预案,作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官,他怎么可能不考虑遇到的困难。其实,在夺取侧翼两座小岛之后,最重要的一步桓谦迟迟没有实施,那便是往岛上增兵的行动。侧翼小岛被攻克,正面对大岛的压制和破坏的行动便是为了牵制大岛的守军。利用这个时间点,桓谦完全可以派快船增兵侧翼两座小岛。但桓谦没有这么做。手下将领提醒过他,桓谦告诉他们不必着急,他想要再观望观望。毕竟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增兵,不是个好主意,这会让对方洞悉攻击中心燕脊岛的计划。现在,侧翼小岛上的兵马进攻受阻,也确定了对方有水军从下游增援而来。对方各处岛屿上防守兵力已然激增。桓谦几乎可以断定,今晚,对方有极大的可能发起反击,夺回小岛。 如果对方真的那么做的话,那么便可增兵小岛可布下陷阱,化被动为主动了。与其主动增兵进攻,不如让对方来攻。天色黯淡了下来,江面上一片昏暗。战斗已经平息了下来,双方激战一天,都已经疲惫了。太阳落山不久后,燕子矶的几座岛屿都被黑暗笼罩。桓谦在天黑后下达了命令。数十艘楼船慢慢的靠近了大岛两侧,在黑暗的江流之中慢慢的滑行到五六百步之外。然后一艘艘小船下水,满载兵士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