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道子被擒获的消息传出之后,城中军民先是错愕不信。2?完#本;神&|站?^ a?)追3§?最>|新3&?章#节¨很快便有人谈论司马道子被囚车囚禁押入大牢,会稽王府被兵马封锁,正在搜查的消息。这些当然还是不足相信,百姓们被霸凌已久,司马道子淫威尚在,谁敢轻易相信。
但当朝廷圣旨发出,大街小巷张贴司马道子弑君篡位的证据的时候,所有人才终于相信司马道子已然倒台。一时间内城轰然,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奔走相告,欢喜落泪。豪阀大族对司马道子早已积怨已久,百姓们更是对司马道子恨之入骨。司马道子这一倒台,所有人都感觉天亮了一般,陷入了狂喜之中。街巷之中锣鼓喧天,欢呼阵阵,人们咬牙切齿的控诉着司马道子,诉说着自已经受的苦难。整个京城上空,都似乎弥漫着被压抑许久的怨气。正所谓树倒猢狲散,那些之前为司马道子所用,死心塌地为司马道子效力之人,也都纷纷开始揭发司马道子的罪行。翻脸之快,令人咂舌。朝廷很快有旨意下来,要求官员将领各司其职,不得擅离职守。若有作乱者,从重处置。但遵命各守本分者,无论之前和司马道子有什么密切的关系,都将既往不咎。谁还有肯为司马道子卖命作乱的?司马道子这几年已经成功的将他自已折腾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已经没有多少贴心之人了。朝中官员自不必说,军中将领也早已对他失望。所以,司马道子被擒之后,想象中的部分作乱的局面居然根本没有发生,到处都是一片大快人心的景象。司马道子可能做梦也没想到,他已经成了所有人都唾弃的对象。不久前还做着当皇帝的美梦的他,转瞬之间便成了阶下囚。高光时刻也成了他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不过,对于司马德宗君臣而言,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面前,那便是城外桓玄的大军该如何应付?当晚,司马德宗召见群臣商议此事。司马德宗自已当然没什么主意,只能问计于众人。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王绪。此人虽然之前跟司马道子沆瀣一气,手上沾了不少血,干了不少坏事。但此番也是他暗中布置,力挽狂澜,取得了司马道子弑君的证据,擒获了司马道子。这件事若不是他,其他人还真没胆量干。且不谈功过是非,就眼下而言,他已经用行动证明了他是众人的主心骨。“陛下,在座诸公。其实我们不必忧心。需知桓玄起兵是为了什么?他打的旗号正是为了靖难除贼而来。他的檄文上写的清清楚楚,列举了司马道子的十宗大罪。也就是说,桓玄是冲着司马道子而来。现在我们已经将司马道子擒拿,罪魁祸首已经被控制,我们还怕桓玄的兵马作甚?如此,我们也无拒守城池和桓玄兵马作战的必要了。朝廷和桓玄本就不是敌人,桓玄的敌人是司马道子。所以,我认为,我们当立刻将情形向桓玄通报。”王绪缓缓说道。“王大人认为,若告知桓玄此事,桓玄会作何反应呢?他会退兵么?”一名官员问道。王绪笑了笑,心中嘲讽此人的幼稚。桓玄岂有退兵的道理?可笑他们还在做梦。“桓玄是否退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停止纷争,恢复秩序。我认为,就算桓玄的兵马不退,我们也该迎接桓玄大军进城。当此之时,必须展现出朝廷的宽宏姿态,化干戈为玉帛。朝廷要给于桓玄礼遇和尊敬,这是唯一的选择。”王绪轻声道。王绪的话虽然直白,甚至有些残酷。但说的正是实情,也是众人心知肚明之事。除非有力量抵抗桓玄,否则只能让他率军进城。司马德宗皱着眉头,轻声道:“王绪,桓玄进城之后,朕怎么办?”司马德宗问的隐晦,但众人都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想问,桓玄会篡夺帝位,又或者像他的父亲当年那样,废了皇帝,另立一个新皇帝么?王绪沉声道:“陛下,臣明白陛下的担忧。所以,臣愿意去见桓玄,一则通报司马道子之事,二则和他谈妥条件。我会向他提出两个条件,其一,保证陛下安全和帝位不变,不得有非分之行。其二,保证城中大族官员百姓的安全,维持现有状况不变。他若答应了,我们便许他入城,不再作战。他若不答应,那我们便只能死战到底了。当然,作为交换条件,他的要求恐怕朝廷也要满足。今后,朝廷之事,恐怕不得不听他的意见了。这是代价,不得不承受。陛下若是同意,臣便出城去见桓玄。若是不同意,那便当臣什么也没说。”司马德宗看向众人,众人纷纷点头。“王大人说的是实情,只要他不篡位,不杀人,便可接受。无非昔年王与马共天下,今日桓与马共天下罢了。我大晋不是一直如此么?”一名老臣缓缓说道。司马德宗沉吟片刻,对王绪道:“王大人,条件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