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见朱厚照干脆利落的跳过了索要分红这件事,也是好奇询问。
“军部。”
朱厚照轻声开口。
“军部?”
刘建等诸官闻言皆是皱眉。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这玩意绝对是跟军事行动有关的,从定位上而言就是和他们文官集团的共有利益相互冲突的。
文官这些年已经被大削,不说成为版本弃子吧,也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绝对优势。
这让原本吃到过弘治朝前期版本红利的众多文官都心中颇有怨念。
就这还削,能玩?
游戏环节太差了!
以英国公张懋为首的武勋一系听的则是两眼放光。
在镇国府崛起的这几年,大明对外战争次数其实并不少。
对倭寇,对交趾,对鞑靼......
甚至还用一小股人马就干涉了半岛的政局交替。
这给一群武人看的那都是热血沸腾。
武人靠什么获得名望和荣誉?
战功。
战功从哪里来?
战争。
文官兴的时候就算有战争他们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但镇国府兴就不一样,太子有架是真打有功劳也是真想着弟兄们。
回京的时候还嗷着嗓子跟百姓们宣传将士们的辛苦奉献呢。
若是这劳什子军部真能落实将军事、战争的权力落到镇国府手中,那武人的春天才是真的要来了。
“大明已有兵部与五军都督府,且在刚刚对鞑靼的北征之中取得了大胜,为何此时你要请愿再建一个军部?”
弘治皇帝看向朱厚照,眼中情绪十分平静的问道。
对于军部,朱厚照、朱厚炜早就与他说过想法。
原本他的意见是留给两人日后自己再搞,但没想到朱厚照现在居然在群臣皆在的大会上公然提起军部之事。
朱厚炜也是下意识的看了朱厚照一眼。
这事儿朱厚照根本没跟他提过呀,是临时起意吗?
“父皇,关于筹备军部,是儿臣此次北征的实际经历感受后才有的想法。”
弘治皇帝、朱厚炜:挺你诓,要不是老早就知道军部这个点且参与过讨论就被你小子诓去了。
“此次对鞑靼之征虽然大获全胜取得几十年未有之佳绩,但其中很多地方其实是存在着大问题的。”
“大明少大规模战事,此次战争中大层面的问题英国公处理的都非常好,但细节层面上,一些小的方面比如客场作战的侦查、迅速反应、小规模调动、军纪军律、后勤、军规......”
“都很一般,甚至连一般都算不上。”
朱厚照摇头,说一般在朱厚照看来都委婉了,操练过镇国军校把一群纨绔勋贵从废铁打磨成钢材的过程,也是朱厚照对军队要求不断提高到过程。
由奢入简是很难的,看惯了高质量部队再看原本的大明卫所即便是大明堪称精英的部队在许多方面也已经入不了朱厚照的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