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15章 昆仑神话溯源记

来,站起来了,像高楼一样高大。”

刘傻子继续讲述——

天和地分开以后,怕他们还要合拢,索性头顶着天,脚踏着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他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日上升一丈,地每日加厚一丈,他的身体每日也长高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越上升,地越加厚,他也越高大,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不让天和地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坚持做着撑天拄地的辛苦工作,可是四周却如故,伸手不见五指,大地寂寞而寒冷。十分忧伤,他想:这世界太可怕了,没有光、没有热、没有山、没有水,什么都没有。后代无法生存下去,我必须牺牲自己。他毅然决然地大喊一声,倒下来死去了。他的死引起了一连串生命的诞生。

他临死的时候,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声,他的身体和手脚变成了大地的四面和东西南北中的五方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海洋,他的筋络变成岭山道路,他的肌肉变成了田野土地,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头发变成了天卜星辰,他的骨骼变成岩石矿藏,他的汗珠变成了甘霖露水,他欢喜时的笑容变成朗朗晴天,他烦恼时的愁容变成沉沉阴天,这垂死化身的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刘傻子他们乘坐的穿越号机器人变化的飞艇,在空中飞着,可以看见,用斧砍开的下半个大蛋壳赫然在目,劈飞的巨石飞落在南门谷巍然屹立,宇宙浑浊初开的迹象历历可寻。难怪乎,伏羲在此结绳记事、观天画太极;女娲在此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屈原将此地作为《楚辞.天问》的理想原形;东汉许慎谓:“墟:‘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墟。古者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谓之墟。《说文解字·丘》谓:“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

一日四方高,中央下为丘。”可谓:阳城的析城山具备远古时代昆仑墟的地貌特征,此是南安阳当地占人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或许是开天地片段的有形影子。有可能是我们的人类祖先在远古时期利用自然,改善人类生活的劳动英雄的化身,历代的人们为纪念他,而将他尊称为神,人们用祭祀的方式祭拜他,以表达后人对他的崇高敬意。

刘傻子问:“什么是伏羲造六峜?”

小燕子回答,《管子·轻重戊》:“伏羲作造六峜以迎阴阳”六峜授时又称“晨考日出”,指不同节气太阳升起地平面一瞬间时的方位。人们站在某地,只要稍加留意便能发觉一年四季、逐月逐日太阳升起于不同方位。夏至升于东北,冬至升于东南,春分、秋分升于正东,各个节令从不失信,远古时昆仑先民同样也发觉这一天象规律。于是那时的世主伏羲便组织民众在昆仑圣王坪中央及其东缘(包括西缘)堆筑了六座(或十一座)石台以分别对应不同时节太阳升起的位置,由此便可准确及时地授时推历,告民农时。史称此六台谓“六峜”。

刘傻子带着小波、小明、小聪、小燕子与梦弟,坐在穿越号机器人手机变化的飞艇在穿越。感受到地球上的天崩地裂,感受到九千年前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感受到电闪雷鸣,感受到洪水滔天。

傻子教授讲述故事——

洪水过后,形成了一个大沼泽。因雷声在此炸响,故叫“雷泽”。有一个勤劳聪明的姑娘,有一天在雷泽边,偶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觉得很是奇怪,就用自己的脚去踩了踩这个巨大的脚印,忽然她的腹中有了感应,后来就怀了孕,生下一个儿子,人首蛇身。她觉得神秘异样,就给孩子取名宓羲,因孩子能伏地快速行走,又叫伏羲。

因为三架机器人飞艇的通话声音可以共享,刘傻子与地质学家、物理学家的声音可以共享,对科学一知半解的沈聪明,居然命令他乘坐的机器人飞艇的驾驶员打开机舱门,他看见草原上的动物、湖畔、蓝天、白云,觉得太美了,从飞艇的窗户里看海觉得不满意,走出飞机拍照。

忽然,雷电大作,雷在沈明贵头上炸开,当时,他就被炸得晕了过去,倒在一块岩石旁。刘傻子发现了,赶紧出机舱,抱起沈明贵回到机舱,这个时候,雷电声隆隆,刚才沈聪明躺倒的地方的石头被劈得破碎了。当然,无论多大的雷电,飞艇舱的人们,却是安全无恙,毕竟飞艇有防雷防磁装置。

古人对昆仑山抱有敬畏,是因为昆仑山上流传着关于神仙的传说。现代人提起昆仑山,常提到的就不只是西王母了。因为在现代,昆仑山也发生过一些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

飞艇返回途中,徐兰问:我想提出几个与昆仑山相关的问题,请大家回答。一是什么是昆仑天柱。小燕子回答说,《龙鱼河图》曰:“昆仑山,天中柱也。”东方朔《神异

不想错过《傻子怪才传奇人生》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