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行动,不妥善安排必然会造成交通混乱。
更何况霍莎滑翔机那27米的机翼,实在是太占空间了。
话音刚落,李云龙所在的空中火车微微晃动并且缓慢前进,两侧的螺旋桨也越转越快。
整个编队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由三十多架战斗机先起飞。即使周边空域肯定是安全的,但他们依旧尽职尽责。
等战斗机开始盘旋以后,第二梯队的空中火车拖着滑翔机开始加速。
由于载重量接近极限,这就使得对跑道的长度要求很高。还好现在是逆风,也算是老天爷给面子。
这是因为飞机滑行时,空气沿机翼面流动,使机翼上下两侧的翼面受到不同的压力从而产生升力。
如果有风迎面吹来,就会获得更大的升力,使飞机更快地离地起飞。
经过长达两公里多的滑行,第二梯队的运输机带着滑翔机全体腾空而起。
“看来连天气都站在我们这边,东风都不用借了。第三梯队加快速度,立即行动。我们的目标是中条山!出发!”
第三梯队只有少量的运输机带着滑翔机,大功率发动机搭配上东风,使得他们不需要太长的滑行距离。
整个起飞过程充满了美感,跟某些力大砖飞的机种完全不同。
当所有运输机组成编队后,护航的喷火和飓风也进入角色。这次除了送陆战一团到中条山的后方外,还要酌情去支援西线。
半个小时后,日出的阳光散在飞机上。
在六十多架战斗机的护航下,整个编队以2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四千米的高空默默前进。
常校长对这次起飞十分满意,他拿起挂在前方的通讯器,在频道内说道:
“所有飞行员注意自己的航线,千万不要发生碰撞。我们预计在两个小时后抵达目的地,接下来全编队进入无线电静默。”
5月8日,清晨8点35。
此时天空已经一片明亮,就连太阳也升起来了。飞行员们鸟瞰大地,下方的北线战场还笼罩在硝烟中。
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飞行,常校长看了看身前的地图,随后又根据航线和航速计算了片刻。
“所有机组注意!所有机组注意!我们已经抵达中条山,即将到达指定区域!全体保持队形!所有护航战斗机不要改变高度。”
“提防可能存在的防空炮与敌方战机,一切行动要经过批准才可以执行。”
“收到!”
逐渐逼近目的地后,编队开始下降高度,准备执行伞降作业。
机舱里,陆战一团的战士们也开始最后一次检查工作。各运输机的飞行员,也做好了分离滑翔机的准备。
经过仔细的观察,常校长判断当前的时机已经成熟,他拿起通讯器下达了最终的命令。
“各机组注意!接下来按照梯队顺序,依次释放滑翔机!现在第二梯队,开始释放!”
话音刚落,空中火车上的一条条钢索脱钩,装载着重武器和少部分战士的霍莎开始滑翔,它们无声无息朝着目的地飞去。
十几架滑翔机的高度逐渐下降,目标是一片相对宽广的大空地。
虽然以霍莎的工艺完全可以做到硬着陆,但机腹里又是武器又是战士的,能挑个合适的位置再好不过。
顺利完成分离工作后,接下来就轮到同志们跳伞了。
伞降的命令已经通过机舱内的指示灯下达,所有人都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当运输机下降到八百米的高度后,舱门突然打开。跟第一次训练时的狼狈不同,众人已经积攒了充足的经验。
为了应对高空的大风,大伙都提前佩戴了防风镜。
此时李云龙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随后便紧紧抓住机舱内的固定扶手。他的声音依旧是那么洪亮,隐约还压住了呼啸的风声。
“同志们!等咱们头顶的指示灯变成绿色且响铃以后就开始行动!我再强调一遍,千万不要忘记训练时总结的经验!”
听到自家团长的话以后,众人纷纷抬起胳膊,把自己伞包上的挂钩连接在机舱里的一条钢丝绳上。
这次陆战一团依旧采用的是强制开伞,仅仅几秒钟战士们已经排好了队。
绿灯亮!铃响!作战任务正式开始!
“和尚!和尚!还是你第一个!快跳!”
队列最前端的魏大勇深吸一口气,他没有丝毫犹豫就跳出舱门。
对于有着多次零失误伞降经验的人来说,现在的场面根本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