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如等敌人攻击结束后抽冷子打几炮,指不定还能有些收获。
至于战斗机,那就更别提了。
要不是自家委员长是个生意人,在毛子们撤退之前留下了二十一架,现在指不定一点反击的机会都没有。
拿定主意后,猪将军开始下令。
“通知各个防空营,这次要保存实力!阵地上留下必要的观察人员就行,等鬼子投弹结束后再进行反击!”
“联系白市驿机场,让他们按兵不动,保护好每一架战斗机!出什么事我担任!”
“拉警报!挂灯笼!开始疏散市民!能去城外的就去城外,来不及跑的就进防空洞!记得给委员长打电话,让他赶紧转移!”
从理论上来说,猪的战术并不是完全没道理,甚至挺符合果脯的作风。
如果各部队能通力配合,在牺牲一定平民的数量下,指不定还真能打下来几架轰炸机。
但这些防空司令部没想到的是,日军这次的轰炸并不是例常公事。而是抱着烧毁整个山城的目的,发起的梭哈式进攻。
当然,鬼子们也没想到八路军会冒着跟果脯撕破脸皮的风险,将全体空一师派到山城的上空。
······
下午六点,天空中下着下雨。
阴雨天,对于这座饱受日军摧残的城市来说很重要,因为鬼子们的轰炸机很可能不会冒雨来进攻。
老百姓可以来市中心办事,甚至还可以忙里偷闲参加一下娱乐活动,大家似乎能得到一个轻松惬意的傍晚。
虽然城市里的食物越来越少,物价更是跟四年前比起来翻了几倍。
但不论是饥饿还是战争都没有击垮这座城市,人们倔强的活着,像一颗颗永不屈服的黄角树顽强的生长。
在城市的残垣断壁中,随处可以见到越炸越强的字样。
街头上,时不时有小孩子或者是年轻人用方言说着朗朗上口的打油诗:
“不怕你龟儿子轰,不怕你龟儿子炸,老子们有坚强的防空洞,不怕!不怕你龟儿子凶,不怕你龟儿子恶,老子们总要大反攻,等着!”
“呜呜呜!”
随着一阵急促且刺耳的防空警报声在全城范围内响起,原本悠闲的市民们立马终止手头上的一切活动。
这座城市已经饱受摧残三年之久,所有幸存的人都无比熟悉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轰炸。
警报响起的瞬间,待在室内的老百姓便带着手提行李和装有干粮的坛坛罐罐,直奔距家最近的防空洞。
没人知道轰炸会持续多久,带上食物心里会更有底气些。
孩子们也紧跟大人的步伐,他们脖子上都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详细的家庭住址,甚至部分还带有学校的信息。
战争时期兵荒马乱,很难避免家长和儿童走散的情况发生。
更何况经历了长达三年的折磨,很多家庭总结出了一个经验。那就是所有人不要躲在一个防空洞内,要尽量分开躲起来。
虽然听起来很残酷,但如此一来就算是遇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也有一定概率可以给家族留下一丝香火。
在避难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了特殊情况或者意外。这些类似于身份识别牌的东西,足以拯救一个脆弱的家庭。
突然间,有眼神好的老百姓发现了异常。在市中心最高点的灯笼不是红色也不是白色,而是乌色!
“挂球喽!”
“毒气弹!毒瓦斯!”
“快跑啊!狗日的小鬼子又来放毒了!”
在山城的防空宣传中,一共有两种类型的灯笼。
第一种是挂在城市内各个制高点的红灯笼,它们似于古代的火警哨所发出的狼烟,是空袭警报也是老百姓们逃命的信号弹。
这是因为日军经常分批次轰炸,很有可能在某次进攻时破坏供电系统,使得城内的防空警报无电可用。
为了避免在关键时刻不能发出及时警示,防空司令部便在制高点、交通要道和人口稠密的地方架起木架,悬挂大灯笼以发出空袭预警信号。
当只有一个红灯笼时,表示鬼子的轰炸机还有两个小时抵达山城,所有人应该尽快带上贵重物品撤离到防空洞。
那时,救援部队会进入待命状态,随时支援遭受轰炸的重要地点。医护人员和部分寺庙的和尚们,也会做好救治伤员的准备工作。
挂出两个红灯笼时,意味着敌人即将来袭,人们应该迅速进入防空洞或到开阔地带躲避轰炸。
当敌机离开城市的上空后,则会有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