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16章 我不服

看见过这一幕!

难道……真的是吗?

一定是!

肯定是!

一时间,坐在原地的陈德玉激动的差点站起来。

好小子!

好小子啊!

陈路此时此刻,也很快开始了自己的操作。

他不是不想把脉。

而是在等待时机。

“脾胃脉”

“两关擒”

这是爷爷经常说起来的一番话。

这是一种特殊的把脉手法。

先以双手中指寻到病人右手桡侧高骨定关部,再以双手食、无名指分别定寸尺部,然后指力浮沉细心按求,以体会病人寒热虚实表里,在脏在腑,由于双手齐下,指力分布可以更加均匀,并可以随时调整,使六部脉从容相互比较。

众所周知。

患者脉象,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门。

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

内侧属于阴,外侧属阳。

单说右手。

看似只有肺脾命门三处。

可偏偏,右手寸关尺内外,也分阴阳。

这叫细分。

也叫察变!

这是察变的高级手法。

肺朝内是大肠。

脾朝内是胃。

而命门之内,为三焦。

大肠、胃、三焦、脾。

这基本上属于脾胃病的所有核心区域了。

甚至于!

右手左右又分阴阳,甚至可以察觉到肝胆之征兆。

如左关肝胆与右关脾胃木土互校,左尺肾膀胱与右尺肾命门水火判断,左寸心小肠与右寸肺大肠血气相对;两寸心肺二肠为上焦,两关肝胆脾胃为中焦,两尺双肾膀胱为下焦。

这是脉象的更深把握。

在很多病例中,特别是一些疑难病例,病机复杂,真假难辨,证、舌、脉三者相矛盾。

此时,应该如何解决?

自古就有 “内伤疑难从脉”之说。

可是,这种情况下,却有一种特殊的破局之法。

这需要六脉双手共参,层层剥茧,许多疑惑可能豁然开朗!

此法,取名 “六指擒龙”!

即是医者以神存于六指之间,擒住病之真机之意。

很快……

就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陈路再次闭上了眼睛。

他不去理会周围的声音和众人的表情。

此时的他,已经彻底沉淀其中。

用脉,不可拘泥于左右!

这一点,陈路十分认可清朝大家周学霆 在《三指禅》中说道的。

“琥珀拾芥,悬空亦起,磁石吸铁,隔碍潜通,左右相隔,左右相守,而何论大小肠之在下,心肺之在上乎?”

陈路对于《三指禅》后来也学习了很多。

毕竟,这是老师秦学文的当家拿手把戏。

他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

不应该以沉浮为主要考究。

正如周学霆说的那样,五脏六腑自有体系相连感应,又怎能古板上下机械定位呢?

上下不可机械定位。

左右亦是如此。

这六指擒龙法脉诊,是陈路见过爷爷用过的手法。

今日用起来,十分顺手!

甚至于,陈路清晰的感觉到了患者体内的气血变化,和五脏六腑的改变。

顿时……

陈路忽然知道患者的情况。

按理说,年轻人的病情并不复杂。

可是,现如今和以前却也不一样了。

古时候的患者,大多数都是虚症,实证,比较明显。

可是……

现代社会,人们竞争激烈,曲运心机,恣食肥甘、辛辣、生冷,致使脾胃病蜂起。

在中医内科门诊中占很大比例!

脾胃病的种类,也多了很多。

甚至于可以同时出现脾胃虚寒,又有胃火炽盛,的情况。

而“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验之临床,同样,内侧的肝胆、三焦、大肠对脾胃病影响甚巨!

顽土一块不得木之疏理则万物难以生化,脾随肝升,胃随胆降,脾胃为升降之枢,肝胆又为脾升胃降之主要动力,为枢中之枢,而三焦为体内气机升降出入的主要通道!

三焦乱,肝胆乘,脾胃自然失和!

脾胃之脉

不想错过《轮回百世,你真当我是癞蛤蟆?》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