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
说着,
李世民眼眸微眯,开口道:“辅机,朕必须在此一代解决世家之危险。”
“朕,打算重新开设科举!”
什么!
重新开设科举!
长孙无忌瞬间瞪大眼神,他听到了什么?
必须要重新开设科举,是自己老眼昏花,耳朵背听错了吗?
“陛下,您.…您刚才再说什么?老臣没有听清楚!”
长孙无忌声音中极为颤抖。
容不得他不震惊。
科举科举,这两个字看起来没什么毛病,可组合起来,却是代表一场大地震!
前朝隋朝,大半原因,那便是亡于科举制度!
科举,这种凭借人们知识才华来入仕的形式,打破了以往凭借血缘门第来入仕的传统做法。
是真正意义上动了那些世家的蛋糕。
也正因此,
隋朝中,世家大族对杨广都是很不待见,隋朝有朝代崩塌威胁时,他们心中没有国家观念,反而巴不得隋朝快点灭亡,拍手称快呢。
更甚至,说不定隋朝灭亡前,隋朝的诸多对手们,就得到来自世家的援助!
长孙无忌可以预见。
若陛下真举行科举,鬼知道那些气急眼的世家们,会做出什么样疯狂的举动。
“辅机,你没听错,朕,的确打算再次举行科举制。”
“恐怕.…也唯有科举制,方能真正意义上,打破五姓七望垄断之局面,让朕得到真正可用之人才!”
李世民抬头望向书房外的天空,目光灼灼,满是宏愿。
“陛下,这….这不可啊陛下!”
“现有各种天灾,灾民,我们朝廷还没处理完这些灾事,若是此时在举行科举,那….那那那….不是更加祸上加祸?”
“要不这样,陛下,您且听听臣的建议,臣认为,我等理应先解决灾民、以及北方各地天灾之事。”
“等处理完毕,我等毫无后顾之忧,再举行科举,倾所有力量与五姓七望以及其他世家做斗争,您..…觉得如何?”
李世民想也不想,直接摇头道:“不行。”
“此计虽说稳妥,但时间太长,而让朕现在如此拥有需要人才之心,便是因为缺官,长安城太过缺官!”
“每天都有折子,诉说本官职内有缺人之事,那些官员也顺便举荐下一任官员,但大多都是世家之人,便都给朕扣下,放在一旁没有处理。”
“空缺官职极多,故而朕,本想借此次诗会得到一些可用之人才,却没想到.….大多都被世家截胡,能够短时间内聚拢人才,还得是寒门人才,除却科举,朕影响不到其他方法。”
长孙无忌能明白李世民的难处,但此事实在太过可怕,科举此招,是把双刃剑,要看怎么使用。
倘若用法得当,当然可以削弱世家底蕴。
而倘若应用的不好,往最坏的角度去想,那这整个大唐.….都将有覆灭危险!
可又有什么办法。
陛下都已经是决定了,必须要实行科举。
自己劝说无果。
那么….身为臣子,也就只能是顺着陛下的思路去考虑,看看怎么实行科举,受到天下读书人的热捧会多些,同时也要防备来自五姓七望的反扑。
前朝第一次实行科举,一开始前朝世家们都不在意,毕竟是新的东西,说不到实施一段时间没效果就搁置了。
可前朝皇帝对科举极为热捧。
随着科举摄入深远,许多朝廷官员都是寒门士子上任,这时前朝世家们才反应过来,虽然科举可以让有能之人上任,但是这科举….对他们世家危害极大,许多原本举荐的世家族人,都没发上任官职,是在变相削弱他们世家力量!
怒斥!
反扑!
前朝朝廷,因此便迎来各大世家的敌对。
那是第一次,世家发现科举的可怕之处。
而现在,陛下要实行自古以来第二次科举,这一次世家们有经验了,定是要比前朝反对来的更加猛烈,更甚至….会通过各方力量,逼迫李世民停止计划。
让整个科举,都胎死腹中。
所以,
科举此事,真的是要好好计划。
“陛下,臣知道了。”
“等会便下去,和魏侍中、房司空等人商讨如何安排科举,更为妥当。”
长孙无忌拱手行礼。
魏征和房玄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