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集中在寿春,任命熟悉水势的纪瞻为扬威将军,统帅各部。由于连降三月大雨,石勒军饱受饥疾困扰,被迫撤退北上,江东形势这才化险为夷。
7
永嘉六年十二月(313年1月),司马睿写信召回被杜弢、王冲起义军驱赶到沌口(今湖北汉阳东南)的荆州刺史王澄,改派名士周顗接任,企图进占荆州。但由于受到流民军的攻击,周顗无法在荆州立脚。
25
无意北伐
永嘉七年(313年)二月,晋怀帝遇害。四月,占据长安的秦王司马邺称帝,即晋愍帝。愍帝任命司马睿为左丞相、大都督(一年后又进位丞相27
),负责都督陕东诸军事,与右丞相、南阳王司马保“分陕而治”,试图拉拢他们共同抗击汉赵政权的攻势。但司马睿以“方平定江东,未暇北伐”为由,拒不执行愍帝要他收复洛阳的诏令28
。当居住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的祖逖上书要求出师北伐时,司马睿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只给了少量人员、物资,允许他自行募兵出击29
。
司马睿无暇北顾并非全是托词。在南方,不仅荆州的动乱一直未平,就连位居腹心的扬州也出现了麻烦。这时,不满于司马睿压制的周玘联合东莱大族王恢起兵,打算消灭北来士族,由南士取而代之。后因密谋暴露,周玘遂杀王恢灭口。司马睿不断调动,以羞辱周玘,使其忧愤而死30
。临死前要求其子对“诸伧子”复仇。周玘死后,其子周勰在建兴二年(314年)利用吴人对司马睿的不满情绪,再度起兵,招募土豪,声言进讨执政的王导、刁协,声势浩大。司马睿采纳王导的建议,派在朝廷任黄门郎的周勰族侄周莚前往处理事变,最终以温和手段安抚了吴人。司马睿考虑到义兴周氏在三吴地区的影响力,所以没有深究此事,照旧安抚周勰,并任命不同意起兵的周勰叔父周札为吴兴太守,擢升周莚为太子右卫率
31
。
就在此时,远在荆州的刺史陶侃击败杜弢所领导的流民起义军,并收复了湘州。陶侃的成功,引起了王敦的嫉妒。王敦此时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担任江州刺史,并自行选置官吏,日益骄横。他乘陶侃在返回荆州的治所江陵之前辞行之机,将陶侃扣留,改为广州刺史,另派其从弟王廙接任荆州刺史。此举引发了荆州将吏的抗议,这使得王敦一度想要杀害陶侃,只是担忧与陶侃有姻亲关系的豫章太守周访干涉,故终未动手。
7
建兴四年(316年)十一月,在汉赵军的重围之下,长安内外断绝,兵疲粮竭,司马睿又始终拒绝派兵赴援,山穷水尽的愍帝被迫出降。当这一消息被传到江南时,司马睿整军宿营,作出一副发动北伐以解救愍帝的模样。数天之后,这场政治表演便不了了之。为了给自己解脱塞责,司马睿竟以“漕运稽期”的罪名冤杀丞相府督运令史淳于伯。然而淳于伯之死,引发了朝野部分人士的不满,一时“百姓喧哗,士女纵观,咸曰其冤”,连司马睿的心腹刘隗也出面为淳于伯鸣不平,要求惩办与此事有关人员。最后,幕后主谋王导被迫出面承担责任,请求将其免职。司马睿也没有处罚任何人员,只是承认自己的错杀行为而已。
君臣共治
建兴五年(317年)二月,平东将军(一作弘农太守87
)宋哲带着愍帝临降前所写的诏书逃至建邺。诏书同意司马睿代他“统摄万机”,但要求他在称帝后收复旧都,报仇雪耻,还隐含了对其坐视长安沦陷的不满。于是,司马睿在得到许可后,在众臣的拥戴下,接受了晋王的名号8
。自此,他成为晋王朝的唯一代表7
。
六月,刘琨等一百八十名北方将领联名上书司马睿,进行劝进活动。司马睿因愍帝未死、中原未复而不敢接受。这时,祖逖在收复大片北方领土之后,又在谯县(今安徽毫州)打败石勒军。司马睿借势传檄天下,声称要派遣其子司马裒统军增援祖逖34
。然而队伍尚未出发,司马裒即被召回建邺7
。
这年年底,晋愍帝被汉赵君主刘聪杀死。自此,司马睿称帝的阻碍消失,开始筹划即位前的事宜。太兴元年三月丙辰日(318年4月26日),司马睿终于登上了皇帝宝座,东晋正式建立。35
在登基典礼中,司马睿再三请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再三辞让不敢当,他才作罢
36
。这一非比寻常的举动,一方面反映了东晋一朝主弱臣强的实际情况。即司马氏的江南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