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张骞,使节见识到西汉国势强盛,促使乌孙国考虑与汉结盟。匈奴单于获知乌孙与汉朝建立了联系,企图攻打乌孙国。猎骄靡了解西汉当时正积极与西域各国建交,便请与汉朝联姻,寻求支援。于是汉武帝在元封三年(前108年),以宗室刘建之女细君公主下嫁猎骄靡。匈奴得知乌孙与西汉联姻以后,亦遣派单于女子与猎骄靡成婚,猎骄靡立她为左夫人。猎骄靡同时与汉及匈奴联姻,代表他只是跟汉建立外交关系,尚未决定与匈奴决裂。不久猎骄靡逝世,军须靡即位,细君公主随后在元封6年(前105年)病逝,汉武帝又把楚王之女解忧公主嫁给军须靡,维持联姻关系。军须靡死,弟翁归靡为昆莫,娶解忧公主。她远比细君公主活得长久,汉对于乌孙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与汉结盟
西汉昭帝末年,乌孙受到匈奴和车师的联军攻击,解忧公主上书求西汉朝廷出兵救乌孙。适逢昭帝驾崩,汉朝廷没有派遣援兵。宣帝即位后,经解忧公主及昆莫分别遣使,宣帝发兵十五万骑,由五位将军率领分道并出,并遣校尉常惠持节助乌孙作战。至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匈奴大败。自此以后,匈奴由盛转衰,逐渐退出西域,乌孙成为西域最强大的国家,昆莫翁归靡决定摆脱匈奴,与西汉结盟。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翁归靡上书,“愿以汉外孙元贵靡(解忧公主之子)为嗣,得令复尚汉公主,结婚重亲,叛绝匈奴”,宣帝答允,乌孙与西汉的联盟正式被确立。
内乱初起
匈奴日逐王与握衍朐鞮单于不和,降汉,而且亲匈奴的车师军队被西汉军队打败,匈奴无法继续控制西域。西汉取代匈奴在西域的位置,汉宣帝在神爵二年设西域都护府,长官都护负责管理西域事务,同时督察乌孙、康居等外国动静。[7]
西汉宣帝(前60年)神爵二年,翁归靡死,元贵靡未能顺利继承昆莫之位,乌孙贵族拥立了拥有匈奴血统的泥靡(军须靡之子,《汉书》中称狂王),西汉朝廷不满。西汉与乌孙的联盟中止。因为西汉不需要联合乌孙共同对抗匈奴,所以解忧公主的任务是为汉控制乌孙。狂王之立既不合西汉朝廷的意思,又因残暴失去乌孙国国人的支持,解忧公主与汉使者魏如意及任昌合谋刺杀狂王,失败。西汉首次干涉乌孙内政,最终引发乌孙内乱。
两昆弥并立
狂王失势,宣帝(前53年)甘露元年,乌就屠(翁归靡与一匈奴女子之子)叛变,起兵杀死狂王。宣帝派遣破羌将军辛武贤讨伐乌就屠。西域都护郑吉遣乌孙右大将之妻冯嫽(解忧公主的侍者)劝降乌就屠。最后宣帝册封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并赐印绶。然而乌就屠不完全收归各翕侯民众,西汉便派长罗侯常惠率三校屯于赤谷城,随后汉朝为大小昆弥划分地界与及人民,大昆弥六万余户,小昆弥四万余户,但乌孙民心偏向小昆弥。[8]
然自乌孙分立两昆弥后,“汉用忧劳,且无宁岁”。[9]
大昆弥元贵靡死后,子星靡继位,懦弱无能,让西汉能够进一步控制乌孙。西汉先遣冯嫽率领百人前往乌孙镇抚星靡,又接纳都护韩宣的建议,赐乌孙高官大吏、大禄、大监金印紫绶,以辅助星靡。之后都护韩宣提出罢黜星靡,汉元帝没有同意。
大、小昆弥之间矛盾不断。西汉成帝鸿嘉末(前18或前17年),末振将成为小昆弥,当时大昆弥雌栗靡很有威信,末振将担心自己地位不保,派人刺杀雌栗靡。汉朝册封雌栗靡的叔父伊秩靡为大昆弥,末振将被伊秩靡的部下所杀后,汉马上派兵杀死末振将太子番丘。末振将之弟卑爰疐率领八万人投靠康居,经常发兵攻打乌孙,企图吞并大、小昆弥的部众。最后被汉朝西域都护孙建领兵袭杀。
入质东汉
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冬,设立西域都护,并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耿恭达到后,发布文告晓示乌孙,宣扬大汉威德,于是乌孙大昆弥以下都十分欢喜,派遣使者献名马,并奉还汉宣帝时所赐的公主博具,表示愿意遣子入侍东汉。耿恭便派人馈赠金帛,迎接乌孙侍子入汉。[12]
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班超上书表示乌孙等国愿意归附,与汉共同攻灭龟兹,打通东汉与西域之间的道路。[10] 后来,班超准备进攻龟兹,考虑到乌孙兵强,上书奏请汉章帝遣使招慰乌孙,与之合力。汉章帝采纳了班超的建议,于是建初八年(83年)拜班超为将兵长史,借给他鼓吹幢麾等旌旗乐器。同时升任徐干为军司马,另外派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大小昆弥及以下的人锦帛。不久,乌孙入质东汉,班超便让李邑率领乌孙侍子至京师洛阳。[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