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七百四十三章 急于求成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宋濂,刘伯温,朱善纷纷疑惑地问道。

韩宜可问道:“殿下可否指点一二?”

“是呀,殿下可以稍微解释一下这三句话的意思。”

“心即理告诉我们三个道理,其一我们的内心世界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终选择。其二我们的内心世界其实具有富足的本质,包含了我们想要的所有一切,不需要向外去索求,向外去抓取。也就是说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思考。其三,每个人的心里面,虽然都藏着金子,但是金子上面覆盖着许多灰尘,我们必须要做到心外无物,心如明镜,不再让自己的心灵去滋生太多的欲望。”

“致良知三层理解,其一我们的内心开始明白了宇宙天地的法则真理,并且我们能够认真的去遵循这些法则规律,还有真理,做到不对抗,不偏离,这是良知当中的第一层东西。”

“其二是我们找到那个隐藏在脑海中,对立思维之后的神性意识觉知。”

“其三是我们如果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愿景、理想和目标,我们就要开始用生命的自由意志来主导自己的人生,也就是为之付诸努力。”

朱雄英话落下以后,宋濂说道:“依着殿下的意思,知行合一应该就是在良知的指引下作应该做也必须做的事情了。”

刘伯温说道:“应该是边做、边悟、边验证、边修补、边完善、边提升了。”

朱善说道:“大多数人的毛病和苦恼在与想得太多,做的太少了。”

“心即理事一个起点,致良知是归宿,就是我们要通往的目的。”韩宜可说道。

“知行合一其实简单的来说就是心上磨,事上练,真正的修行就是在做每件事情,都全心全意的去做,并且心中明白这件事情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能够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

刘伯温轻声说道。

听得众人对于心学的了解,朱雄英笑道:“先生们说的句句在理,以后慢慢研究吧,研究透彻了你们可就是心学的开创人了。”

宋濂笑道:“我们可当不起开创人。”

“如若殿下没有提点,我们对于这些可是从未研究的。”朱善说道。

朱雄英看着刘伯温说道:“先生乃当世大儒,回去以后可要好好研究呢,兴许能将这门思想发扬光大呢。”

刘伯温笑道:“回去以后,自然是要消化消化的,毕竟今日殿下带给我们的冲击力还是挺大的。”

朱雄英哈哈大笑一声说道:“成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哪天闲了在与诸位先生探讨心学的思想。”

“吾等恭送殿下。”

朱雄英回到坤宁宫的时候,洪武大帝大口吃着面条问道:“怎么耽搁这么久?”

“嗨,被宋先生、刘先生、朱先生给包围了。”

“别说,大孙你今天的表现真的挺出乎意料的,怼的那孔家父子哑口无言。”

“孔家流传至今,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唐朝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尚且还有些才学,注释了论语等书籍,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孔家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只懂得享受奢靡的生活,却不知如何去钻研先祖之言。”

“大孙呀,你说怎么才能避免出现孔家这种事情呢,就好比咱们建立了大明,如何才能让大明屹立不倒呢。”

“皇爷爷首先您说的屹立不倒估摸着是不可能的,您应该知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呢。”

“那如何才能让大明统治天下的时间久一点呢,不说唐朝两百八十多年了,咱们大明至少统治天下四五百年应该是没问题吧。”

朱雄英笑道:“如若是想要让大明统治的时间久一点的话,就必须要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做出不同的调整了。”

“什么意思?”

“意思很明显呀,比如您是开国之君,在您统治期间,因为天下大乱导致生灵涂炭,沃野千里寥无人烟,百姓们远离故土,奔波游走,所以您建立了皇册来阻止百姓们迁徙,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规模会越来越大,到那个时候,现有的良田根本养活不了那么多的百姓,朝廷该么做?还是继续坚持您的皇册制度吗?如若是这样的话,那么百姓们自然会蜂拥而起揭竿起义的。”

“那你说说人口多了以后,该怎么治理?”

“减免赋税只能解决一时,并不能长久的解决问题,所以要不断地开疆扩土,将百姓们迁徙至新的土地上,另外就是培养高产量的农作物,只要粮食供应

不想错过《大明:我爷爷是朱元璋》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