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忠爽朗地说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儿,殿下请去往议事厅吧。”
朱雄英摇了摇头说道:“还是让孤先看看咱大明的战船吧。”
“殿下请。”
:“目前京师附近共计有福船十艘,大的福船,吃水6.6米,小一号的福船,吃水最少一丈(3.3米),除此以外就是哨船,冬船也叫海沧船,吃水七八尺(2.4米),鸟船和快船等。战船船身长12.25丈,面阔3丈,深1.15丈。而海鹘船,总长10丈,阔1.8丈,深0.85丈,与四百料战船尺度大小相近。”
:“船的大小不同,武器配备也就略有不同了,小一号的福船,武器装备有千斤洪武炮4门,碗口铳3个,喷筒50,烟罐80,普通火炮10,火砖50,火箭200,药弩6张,弩箭100,乘员53人,水手9人,战士44人。”
:“至于大一号的福船武器配备也就更多了,人员自然也就多了。”
“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吴祯脱口说道。
所谓“大船胜小船”是用高大的福船“乘风下压,如车碾螳螂”犁沉敌船“斗船力而不在斗人力”,所谓“大铳胜小铳”则是比拼的火力强度,是以装备质量取胜的战法,属于西方“战列线”战法的主要思路,而明军火炮中“大铳”者为“重数千斤,发之声动数十里”的“洪武炮”,其“弹丸重量”和“射程”就已经诠释了明朝海军已经意识到,牺牲射程扩大威力的先进的战术思维。
朱雄英轻轻点头说道:“讨伐倭国可不仅仅是水战,还要进行抢滩登陆,随后就是地面作战了,到时候舰船不仅要运输战马,武器,粮草,士兵,火药,火炮,还有其他一些攻城器械等等,所以需要的不仅仅是战船,还有一些辎运输物资辎重的船只。”
“殿下放心即可,这样的舰船咱们也有的是。”
朱雄英又问道:“水军一直以来都在内陆的江河湖上作战,出海作战的经验如何?”
廖永忠脱口说道:“虽然咱们的水军尚未出海作战,但也在海面上打过几次倭寇,积累了一些出海作战的经验,殿下尽管放心,如若真的确定讨伐倭国,末将一定会让倭寇尝尝大明火炮的威力。”
朱雄英轻轻一笑说道:“老将军如今是侯爷,这次讨伐倭国凯旋归来的话,孤一定请旨为老将军封公。”
廖永忠哈哈大笑一声说道:“若是如此的话,那末将拼了这把老命也要击败倭寇呀。”
吴祯说道:“廖将军现在看到希望了吧。”
廖永忠说道:“殿下给了某家希望呀,某家一定不会让殿下失望的。”
朱雄英看着吴祯,吴良说道:“两位将军也需努力,凯旋归来封公一定不是问题。”
吴祯与吴高异口同声道:“末将一定尽全力击败倭寇,扬我大明国威。”
“今日孤来呢,主要就是看看咱大明的舰船,另外就是告诉你们,讨伐倭国的时候,你们水军至少要挑选出三万精兵强将来。”
廖永忠拱手说道:“请殿下放心,末将一定会挑选出精兵强将。”
廖永忠的话落下以后,朱雄英正准备开口说话,汤和着急火燎的奔了进来,脱口喊道:“殿下,屎壳郎回来了。”
朱雄英惊喜的站了起来说道:“人在哪儿?”
“在商会等着殿下呢。”
朱雄英兴奋地说道:“咱们走。”
等到即将离开议事厅的时候,朱雄英回头看着廖永忠等人说道:“诸位将军抓紧操练起来,估摸着讨伐倭国的事情就要成了。”
匆匆忙忙来到商会以后,顾不得去寻找徐妙锦她们说些话,朱雄英径直来到议事堂。
屎壳郎看见朱雄英激动地站了起来,恭敬地说道:“小人拜见皇孙殿下。”
朱雄英挥手让屎壳郎坐下以后问道:“事情进展如何?”
“回禀殿下,我小泉族长百惠先生极力支持大明,支持皇孙殿下,小人回到家以后,小泉家族的人不断地去游说南北两朝一些其他的家族,目前北朝方面的益田兼世、大内宏幸、武田信武、细川定禅、细川和氏,南朝方面的相良长氏、四条隆资、浅山义治等家族已经明确答应,会与我们一起支持大明讨伐怀良亲王和足利尊氏等。”
朱雄英轻轻点头问道:“你也知道大明与倭国相距甚远,隔海相望,加之海上气候恶略,大军出行极其不方便,故此大明这次讨伐倭国的兵马断然不会很多,后续的粮草也不会很多,所以就需要你们这些家族出人出钱了,这点没问题吧。”
屎壳郎拱手说道:“请殿下放心,我们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