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1章 ,送礼 电灯泡 收利息

第111章 ,送礼 电灯泡 收利息

“文杰,快去大门口那边守着,要是赵医生回来了,赶紧拉他来我们家,别让他去了前院冯家,知道么?”

在冯大年拉着他爹冯宝银商量如何送礼、送什么礼的时候,何文浩已经安排他那个十岁的弟弟去门口守着了。

何文浩当然不甘心,他也想拥有一份工作。

而且他也从他父亲口中得知了,如果在林麝养殖场努力工作的话,表现得足够优秀,只需要三个月就能够拿到见习工资。

半年就可以转正,成为一级员工,甚至是更高。

他爹何远存本身就是钢铁厂的一级工人,每月薪资也就是三十三元而已。

如此便意味着,只要何文浩真的成为林麝养殖场的学徒,还真有可能很快拿到一级饲养员每月三十二元的工资。

为什么他那么急?

那是因为他之前觉得以他初中的学历,通过面试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至于说招聘要求上面写的养殖经验,这一点,谁不会瞎扯淡啊?

五十年代的人,绝大部分都会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城里的四合院,很多人都养过鸡鸭鹅。

而何文浩在解放前,家里曾经就养过好几只鸡,当时还是他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养的呢,可以说养殖经验还是挺丰富的。

结果面试的时候,还是直接被刷了下来。

养殖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的话,赵满仓也不会故意提出这一点作为面试的要求了。

按照优中取优的原则,自然不会选择何文浩了。

更何况,何文浩想着公平竞争,但问过人家吴华民了么?

不想使钞能力,就想凭借自己的能力通过面试?

想屁吃呢!

整个京城拥有高中学历且还没有工作的人并不算很多,但也绝对不少。

那为什么这些高中生不想工作呢?

不是不想,而是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发展桎梏。

早在去年二月份的时候,也就是一九五七年二月份,一场因为‘夏可为来信’而引发的社会争论,引起了更多青年人的关注。

起因很简单,就是一个名叫夏可为的青年人给《文艺学习》写了一封名为《给作家矛盾、赵树理的信》的信,在信件里面表明了写作理想,这就是很普通的一封信罢了。

之所以普通,那是因为在《文艺学习》创刊之后,也就是一九五四年那一年,编辑部就曾经表示,收到了上万件中学生的来稿。

这些稿件都附着信,说明自己是十六七八岁的初中生,有志创作,想当个作家,希望编辑部指导。

换句话说,整个五十年代都有很多这些脱不下孔乙己长衫的年轻人,每天做着美梦,想要一夜成名,成为大作家。

为什么要成为作家?

因为作家的稿费高啊,并且社会地位也非常高,同时工作时间自由,没什么限制。

既可以通过赚取稿费让自己过得富足,又可以通过写作来为自己扬名立万,提高社会地位,简直就是一石多鸟。

然后在一九五七年二月份,《文艺学习》发表了作家赵树理的一篇文章:《不要这样多的幻想吧——答长沙地质学校夏可为同学的信》。

就是因为这封信件,揭破了很多社会现实。

并且人民报在一九五七年四月份同样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的社论,更是指明了青年学生道路选择的方向。

从以上这些就不难看出来,其实在这个时间点,初中生、小学生就已经非常非常泛滥了。

并且高中生也有这样的趋势。

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国内人口太多,而当时的工业发展太慢,根本没有足够多的工作岗位来供应每年这么多小学、初高中毕业生。

既然是这样的时代背景,那么何文浩为什么不直接送礼给赵满仓或者吴华民呢?

毕竟何家也不是没有钱,何文浩他母亲曹丽云可是六级制面师傅,每月工资是六十四块四毛钱,加上他爹何远存每月三十三元的工资。

这个工资水平,在整个十八号院,在赵满仓拿两份工资之前,那就是家庭收入排名第一的存在呀。

何文浩就是过于自信了,因为他是初中学历,又觉得这个饲养员学徒的工作,十分轻松,所以才会想着以自己的能力和学历肯定可以轻松通过面试,根本没必要浪费钱去送礼。

最多就是请赵满仓吃顿饭。

不想错过《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