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是便宜的还是贵的,他们都能够经常吃得到。
仅凭这一点,赵家便已经超越全国很多家庭了,估计也就只有南方沿海地区的那些供销社职工家庭大概才能够在菜的多种多样跟赵家相提并论了。
为什么?
因为南方太会吃了,南方这边的物种更加丰富,对食物的处理方法也更多一些。
在家待了两天,赵满仓回到果子巷,卫华勇跟他说了一下关于蛟龙学校的开学情况。
按理说,赵满仓作为发起人,蛟龙学校开学,他应该出现才对。
只不过他不太喜欢这样的场合,而是让卫华勇去处理这样的事情了。
蛟龙学校的成立,只不过是培养人才,不管是升旗仪式还是领导讲话这些,邀请其他更有分量的领导去讲话,更合适一些,而不是赵满仓这个发起人。
毕竟蛟龙学校就在颐和园旁边,距离京城很近,跟五道口技术学院这些学校也不是很远,所以卧虎藏龙的风水宝地,还会请不来真正有影响力的领导么?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今年是第一次招生,第一批招收的学生总人数超过了三千人,这个数量很大,但平摊到全国各地,就显得非常少了。
每一名能够进入蛟龙学校的学生,都不需要支付任何的学费,不仅如此,他们是包吃包住,并且每月还能够拿到一元到十元不等的奖学金。
这个奖学金并不仅仅只是奖学金,因为当每个学年结束之后,排名吊车尾的五百名学生将会被要求参加一次考核。
所谓的考核,有一定的标准,如果没有达到的话,那么将会被开除。
具体会有多少名学生被开除,这个暂时还没定下来。
然而,排名靠中间的两千名学生,也不是高枕无忧,他们同样需要参加考核,考核也有奖励和惩罚。
至于排名前面五百名的学生,这是优等生,可以受到学校的优待。
比如提前体验直升机、战斗机等前沿学科,比如前往蛟龙军、龙兴研究所、腾龙工厂等单位实习。
所有这些都是针对优等生的优待,不过能否拿到这些优待,也不是前面五百名学生所有人都能够拿到的,依然是有一定的执行标准。
现在招收进来的学生都一样,全都是农家子弟,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但终究会因为个体差异而出现名次的不同。
学校是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责任全在冯祖正他们这些教师身上,当然李振祖、沈安荣他们这些教官也同样有责任和义务教导好这些学生。
目前还只是初一,李振祖他们这些教官还是能够应付得过来的。
一旦他们初三毕业之后,那就不一样了,到时候学生们的日常训练量将会急剧飙涨。
而后续的教育计划则是会朝着高中大学、军事全能和专项培训三个方向进行。
顾名思义,这三个方向都代表了未来不同的就业岗位,高中大学则代表着毕业后进入龙兴研究所,这就是研发型人才。
军事全能就不用说了,完全就是蛟龙军预备役,只不过毕业了也不一定就真的能够全部进入蛟龙军,因为还需要跟外面部队的兵王进行竞争才行。
最后的专项培训计划完全就是后世的技校模式嘛,不过赵满仓安排的这种专项培训并不仅仅只是某一种技术,因为能够进入蛟龙学校的学生,基本都不会太差,肯定不能够让他们只学习其中一种。
从专项培训计划毕业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入职腾龙工厂。
以腾龙工厂对工人的庞大需求,定然是来者不拒,所以不管蛟龙学校毕业了多少这样的学生,肯定全部招收下来。
跟卫华勇简单畅聊了一下关于蛟龙学校的事情,赵满仓计划这两天准备过去学校那边看看,但就在这个时候,电话响了起来。
是顾海东打过来的紧急电话,说是华润公司接到了第三支小队铁万忠他们传出来的求救电报,希望赵满仓这边能够想办法。
“满仓,你不要去,你就坐镇大后方就可以了,那边可是欧洲,距离我们这边太远了,一旦发生什么事情,鞭长莫及啊.”
电话挂断之后,卫华勇便第一时间跟赵满仓说道。
按理说,卫华勇作为百零八部门的领导,也是部队老资格了,哪有不让赵满仓执行任务的呢?
可是卫华勇也十分清楚一点,那就是现如今的外国,准确来说是莫斯科,他们早已经布置下天罗地网,等着赵满仓往里面跳了。
那可是克格勃啊,令全球所有特工都闻风丧胆的一个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