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三尸证道证圣人之法,乃是道祖鸿钧传递下来的,当初伏羲也是紫霄宫之中三千客之一,听过道祖亲传,当然的相当了解。
想要斩三尸证道,必须要有大法力。
人在天地之中,难免有私。行动之间,总有逆天之举,是以必有劫数临头。
这便是三尸虫在作怪,上尸虫名为彭候,在人头内,令人愚痴呆笨,没有智慧。
中尸虫名为彭质,在人胸中,令人烦恼妄想,不能清静。
下尸虫名为彭矫,在人腹中,令人贪图男女饮食之欲。
分别代表善、恶和自我。
斩断善念之尸、恶念之尸、执念之尸便是斩断了自身七情六欲,以淡漠之心纵观世间百态。
而后再将三尸融合,寄托元神于天道之中,就可得证混元圣人。
想要斩出三尸,需要有先天之物来进行寄托,而先天之物的强弱关系到那一尸的法力如何。
当然佛门的金身也是可以作为寄托之物的,不过效果往往会比先天之物差。
斩过三尸之后,修行者的道行便进入了不可思议的境地。
那个时候完全不为情感欲望支配。只尊天数,顺天而行,当然是能够区分祸福。
无劫无难,修士能以无量量劫时间积蓄法力,终成混元无极太上大道。此乃斩三尸之法门。
听到伏羲说斩三尸之法,顾仁和杨婵都是打起了精神,聚精会神,他们也没有想到对方会说这种隐秘之事,不过关乎自己日后的道路。
他们不敢懈怠,每一个字都务求,听得清楚。
“原来如此。”
听到伏羲说的斩三尸之法,顾仁心中有所明悟,却是不想要用这种方法来修行。
原因无他,一是这种方法需要依靠先天之物,顾仁手中虽然有不少法器,而且有神级锻造系统在,可以不断锻造灵宝。
却都是后天之物,不知道能不能寄托自己的三尸。
而且斩了三尸之后,人与那天地有何区别,只尊天数,没有自己的意识,岂不是说明人变成了天道的棋子了吗。
顾仁想要的是超脱和逍遥,而不是成为他人的棋子,这与他修道的目的就不一样。
顾仁对于三尸之法摇了摇头,而后询问道:“敢问圣皇,除了斩三尸之法之外,还有别的证道法门吗?”
“当然是有。”
伏羲点了点头,直接说道:“功德之法也能够成圣,我的妹妹女娲,便是有了造化的功德,还有补天之功德,因此成为圣人的,那西方的两位圣人,准提和接引也是如此。”
女娲造人之后,便有大功德,直接成为圣人,而补天只是为了巩固。
而西方的两位圣人也是借助了功德的力量,他们建立教派,又向上天许下了大宏源,因此才证道成圣人。
当然这功德也不是说借就借的,他们也不光是借了功德,自身的悟性住够的好。
这两位西方的圣人,一见莲花,一见菩提,顿悟成圣人,也是非同小可,才情无双。
这种方法以无量功德,破开自身枷锁,永享清净逍遥与至尊果位,就算所有天地毁灭,圣人亦可淡然处之。
顾仁闻言,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功德之法成为圣人倒是不错。
可现在哪有获得大功德的方法。
要知道后土立六道轮回,都没能成圣人,这固然和祖巫的先天不足有关,但也说明了功德之法很是困难。
伏羲似乎是也知道这一点,又道:“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办法便是以力证道……”
以自身之力破开大道束缚,开天辟地,悟得开天精要,此乃以力证道,力证混元。
这里的力,并非是肉身力量,而是指大法力,或则说极致的法则力量,不为外界所动,道力动天地,有开天辟地之能,便能成就圣人。
当初想要用这种方法证道的便是东皇太一,他修有极致的法力,为圣人之下第一人,又有先天至宝混沌钟,可惜终究是被因果产生,无法逆天,无法证道。
但力证得道、斩尸得道、功德得道,都不过是大道三千,取一之道,途径不同,殊途同归,万法归一,道无贵贱之分!
圣人之间并无高下之分,无论你是用哪种手段成为圣人的,你都是圣人,只是法宝有所不同,才导致战斗力的不对等。
而且因为圣人都将元神寄托于天道之中,都是不生不灭,不死不灭,所以他们的争斗都是教派之争,面子之争,无关根本。
“多谢圣皇讲道,我们二人皆有所悟。”
细细品味伏羲的话语,顾仁和杨婵都感觉收获颇多,再度拜谢伏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