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49.第49章

只有发动机和鸣笛的喧嚣。

李三江待过老上海,但那都是建国前的事了,现在的他,和寻常乡下老农进城没什么区别。

不过,太爷不腼腆,更不木讷,会主动问人问路,而且都是一问一个准。

途中,大抵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带着一个蒙着眼又长相可爱的男孩,这一组搭配实在是太经典也太可怜了。

所以坐过的摩的师傅主动不收钱,住的小旅馆老板娘还将房费偷偷塞了回来,门口早餐店的陕西老板送了早餐。

就连爷孙俩中午到医院,等医生下午上班的间隙坐楼梯上分着黄馍馍吃时,都能遇到一位恰好从这里下楼的老教授。

老教授让他们插了队,又请来了其它几个科室会诊,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孩子这是神经系统上的问题影响到了眼睛,需要静养不要劳心。

并且安慰李三江,说可能过一两个月,孩子眼睛就能慢慢看见,最后逐渐复原了。

这种神经系统的病,目前全世界都是难题,医院里也没有手术可以做,最后只能开了一些药。

老教授还留下了私人联系方式,嘱咐两个月后要是眼睛还没有好转,再来直接找他。李三江对着医生千恩万谢,等领着李追远出了医院,走进隔壁的小胡同后,李三江抱着男孩嚎啕大哭起来。

“小远侯啊,都怪太爷没用,太爷没本事啊,没条件带你出国看病!”

一路的压抑,在此刻完全爆发,李三江跪在地上,哭得像是个孩子。

听着这声音,李追远也想哭,可他搜遍心里,却找不出悲伤的情绪。

他是能哭出来的,现在却不想演。

他只能一边抱着太爷的头,将自己的脸贴上去,一边开始痛恨这样的自己。

自此,李三江终于打住了求医之路,带着李追远开始返程回家。

途中坐在大巴车上时,李三江拿着一个本子在上面写写画画着。

“小远侯啊,等你以后眼睛好了,再去趟上海,这些人,咱至少得送点特产拜访一下。”

每个帮助过他们的人,太爷都硬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记在了本子上。

去上海前,李追远为了打消太爷这个念头,说咱们家没钱去上海看病。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但李三江却拍了拍口袋里的存折,说这里钱够的,丁大林包地的钱已经给了村里,但种树的钱才只给了订金。

这把李追远吓了一跳,要知道鱼塘下面埋着的那位还没完全消散呢,要是桃树迟迟没种下去,说不得人就要重新翻土上来找说法了。

不过,李三江又补了句,这笔钱先拿来应应急,种桃树的钱回去后他再抵押房子。

好在,因为一切顺利且没在上海住院,所以除了点车马住宿开销外,倒是没花掉几个钱。

李三江嘀咕道:“那黄馍馍,我是真吃不惯啊。”

爷孙俩中午进医院前,在医院外头其实各自吃了碗面,太爷一边埋怨着上海物价死贵,一边不忘给李追远加了一份肉。

这黄馍馍,则是旅馆隔壁早餐店老板的好意,不是拿来卖的是他做了自己家人吃的。

爷孙俩都不太能吃得惯这糜子面,包子豆浆吃了后,黄馍馍就留着了,等在医院楼梯上坐着时,闲着也是闲着,李三江就掏出黄馍馍,自己吃一口再给李追远喂一口。

有点当零食吃的意思,也是为了不浪费粮食。

但这一幕落在老教授眼里,简直是悲情得不能再悲情。

后来才得知,老教授老家是陕北的。

……

乡镇大巴车在村口停下,李三江牵着李追远的手下了车。

爷孙俩都各自舒了口气,总算回到家了。

李追远自己都没料到,第一次和太爷出门“旅游”,自己会全程处于瞎子状态。

不过,他尽量能做的事都自己做,不让李三江劳累。

可因为他眼睛看不见,所以不知道李三江每次看着他努力熟悉适应盲人生活状态时,眼角都会噙着泪,越看越伤心。

小远侯表现得越懂事,李三江内心的自责就越深重。

他觉得是自己没照顾好孩子,刚把孩子户口迁到自己名下,孩子就得了这样子的病,他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个什么丧门绝户扫把星。

“太爷,没事的,医生不是说了么,再过段时间,我的眼睛就会好了,到时候我正好能去上学。”

一听到“上学”俩字,李三江顿了一下,眼泪又破了堤。

不想错过《捞尸人》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