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章 参合坞

癃之人,遂委瞭望之职。”

“至于伯殊本为五原郡俳优,以击鼓演戏为生。胡人南下进掠,伯殊四处流离,幸被我叔救下,从此为参合坞守门看鼓。”

郦素衣趁机说道:“是为罢癃之仁政!”

张虞笑了笑,说道:“谈不上仁政,仅是兵戈之下,罢癃者多难存活,唯有让其干些力所能及之事,由坞堡赐些口粮度日。”

罢癃专门指老弱病残,不能任事的平民。

汉代为示仁德,在法律上准许残疾人不用缴纳田租头税,并且偶尔会下诏赐钱帛资助。

政策上,官府为了照顾户籍里的罢癃者,常会安排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尽量让罢癃者有口饭吃。

参合坞作为半官方组织,实际上根本不用在乎罢癃之人。今之所以在乎,更多是张冀为人热忱,希望能庇护穷寒之人。

张虞有所不同,他对二人交好,除了照顾罢癃是一回事。另外一方面负责看门、瞭望者,类似前世公司的前台,看似不起眼,但在某些时候却非常关键,属于是小人物有大作用。

张辽赞叹了句,说道:“边塞混乱,参合坞是为少有之太平之地!”

边塞常年混乱,郡县秩序混乱,坞堡之所以能诞生,追其根本,是因官府失去了对本地区的控制,百姓为了自保不得已结社。在坞堡社会中,还能见到如此善政,张辽颇有些感叹。

临至居所时,与张虞年纪相近的青年快步而出,走时还回头望了眼里头,似乎躲避着什么。

见到张虞与郦素衣,青年赶忙上前,说道:“济安,阿娘脾气不好,说话多小心些。”

郦素衣拉住那青年,笑道:“阿兄怎又惹阿娘生气了?”

此青年非别人,正是郦素衣的兄长,与张虞从小长大的郦嵩。

郦嵩苦笑几下,说道:“阿娘催我成婚,我不喜多说了几下。阿娘气恼大骂,言我为不孝子孙,她让日后无脸去九幽之下见郦家先祖。”

“看来兄长是瞧不上那宋家女郎!”张虞明白郦嵩之意,笑道。

“宋家女郎实在不好看,这让我怎么同意!”郦嵩说道:“若娶了回来,我怕睡不着。”

张虞拉着郦嵩的手,笑道:“你下次便说宋家人似乎不喜匈奴人,妗母自当否决宋家女郎。”

“这倒是个方法!”郦嵩说道:“怕是又让阿娘凭生闷气。”

说着,见屋内有动静传出,郦嵩松开张虞的手,说道:“我先避避风头,明日找你论学。”

郦母虽为南匈奴贵女,但因父祖早已汉化,故郦母与汉家女子别无区别,仅是常年生长于边塞,性情泼辣些。

在舅父郦瑛去世之后,郦母独自拉扯大郦嵩、张虞、郦素衣三人,且为了培养三人,经常请人教授汉学与三人。

故表兄郦嵩虽生长于边塞,但却能熟读汉学,早年更是有幸跟随蔡邕进学半年多,算是边塞上少有深谙经学的青年才俊。

在表兄郦嵩脚步匆匆离开后,郦母面露怒色而出,刚想开口骂几句,却见张虞、张辽三人,怒色顿时回收。

张虞拱手而拜,提前说道:“妗母,此乃张君文远,雁门郡吏,今有恩于我!”

或受张虞一行人言语的影响,张辽有些拘谨,拱手道:“辽见过大家,今未携礼多有过失,还望见谅。”

汉之大家(gū),非后世众人之意,而是对女子、妇人的尊称,代表其学问高、品德好。

闻言,郦母神情顿时一变,尽量露出柔和的笑容,说道:“礼为小道,情义是为大道,文远何须这般言语。”

顿了顿,郦母领着三人入堂,说道:“今且稍坐,我让厨娘多备弄些菜。”

“打扰大家了!”

见郦母如此和煦,张辽的心顿时放了下来。

入了小堂,张虞请张辽坐于席位上,而郦素衣则是离开归屋。

张辽跪坐于榻,观望左右陈设,问道:“不知张公何在?”

张虞为张辽倒了盏酒,说道:“前些日,五原郡内大河泛滥,山岸崩塌,外加胡人趁乱劫掠,故多有流民东逃。我父奉太守之命,带口粮至沙陵,赈济流民,故暂时不在坞中。”

“如此倒是可惜!”

张辽面露惋惜之色,说道:“张公立威于边,辽多有耳闻。”

说着,张辽迟疑少许,说道:“往昔五原郡受袭,郡民多有逃入雁门,故县乡多有废弃。此番受此大灾,不知能否存续!”

张虞喝了口酒,蹙眉说道:“前汉之时,朔方诸郡人口殷实,可独设朔方州。自王莽乱

不想错过《暮汉昭唐》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