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就被赶来的日军轰炸机配合给打残了。
得到命令的三营,立刻从掩蔽部迅速出来,无视冲锋路上无数战友的尸体,冷静的给自己的步枪上好刺刀,按照攻击队形展开,等待自己的营长下达冲锋命令。
或许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两个主力团加起来四千多人,弹药不缺,为何就是拿不下日军两百多人防守小小的山头。
是战士们打的不勇敢吗?
所有牺牲的战士都是倒在冲锋的路上,没有人擅自撤退,不少连队打的只剩下几个战士,不少班排一个战士都没有活下来,战士们已经尽力了。
是指挥官指挥失误吗?
现场都是身经百战的指挥官,一个简单的山地攻坚,不涉及太多战术指挥,自然也没有错。
但是缺乏重型身管火炮等重火力,长期打游击,没有打攻坚战的八路军的攻坚能力就是这么差。
《亮剑》围剿五百多人的山崎大队时,一共投入了3个旅2个团,合计八个团的兵力,且全是主力团,总兵力接近2万人。
兵力上来说这是一场40比1的绝对优势,按理说应该能很快吃下这山崎大队。
但是在围攻这山崎大队2天2夜,付出巨大牺牲后,只是歼灭了400多人,剩下有几十个日军撤离了战场。
当然,这其中有日军防守位置险峻,山崎大队武器弹药充足等原因,但是也暴露了八路军缺乏攻坚能力的短板。
举着望远镜观战的总部领导看着山坡上密密麻麻的战士遗体后,咬牙道:
“让新训团上吧!我记得参观过他们的步炮协同攻坚战术,今天就拉出来试一试!看看成色!”
参谋长有些不舍的说:
“新训团的战士都是我们当做连排军官来培养的,未来是要充实到各个部队提高整体战斗力的,用来打攻坚是不是有些?”
“要不要让三营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