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虽然一直练习这种战术,豪如新训团,但是平常练习为了节省弹药,多用一到两门炮进行实弹练习,这次集中全团火炮进行步炮协同尚属于首次。
炮手的水平参差不齐,意外什么的随时可能到来!很多人对步炮协同有误解,认为这种战术就是在炮弹落在敌人阵地上,敌人躲炮,不能还击时,直接就冲上去。比如己方的火炮杀伤半径为五十米,那部队就趁着己方火炮狂轰滥炸时,部队匍匐前进到五十米。随后后方炮弹一停,大家刺刀一上,五十米距离,十几秒的时间刺刀就会顶在敌人的脑门上,阵地不就轻易拿下来了嘛!听起来极为合理是吧?但是现实没有那么简单,哪怕是先进现代火炮在发射时,也因为自身会产生很大的后坐力,使射击角度略微发生变化,产生的误差也是有三十米左右。也就是说一发火炮弹瞄准目标落下去,炮弹可能落在以目标为中心方圆三十米范围内。同一门炮弹发射的炮弹不会落在同一个弹坑里说的就是这个!再加上爆炸炮弹半径五十米,也就是说敌人阵地前方一百米左右都是炮火覆盖区,弹片乱飞。要是攻击的步兵冒险进入这个区域就会被己方炮兵杀伤。这还是现代火炮,二战时期的火炮误差范围更大,一百米误差都是常规的,尤其是在十几公里外无视野发射的大口径榴弹炮,炮弹更是随机,没有炮兵观察员校准基本是没有准度。步炮协同的难点在于步兵要勇敢相信自己的炮兵,炮兵要与步兵熟练配合,把炮打准,一旦有任何偏差炮弹就会落在自己部队头上。好在八路军穷,没有大口径火炮,多是迫击炮和小口径火炮,其基本在可视范围内攻击。不存在难度更大的远程与远程大口径火炮协同搞步炮协同,要不然难度还得更大。这种情况下,后方的炮兵是看不见己方步兵的,只是一味的按照前方报过来的参数调整火炮闷头攻击。搞不好己方步兵都被自己炮兵炸完了,炮兵还在继续攻击。所以步炮协同这个自火炮诞生后不久就诞生的战术,哪怕到了现代能使用的国家除了五常外也没有几个国家。一般部队都是躲在炮火的范围外,等己方的炮火覆盖结束后才开始攻击。这样自然不会被己方炮火给杀伤,但是短时间的空档也就给了敌军反应时间,重新恢复了防守火力。就连号称精锐的日军也是这个样子,大多数的日军都是“炮兵轰,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如此循环攻击而已。就这样,所有人心惊胆跳的看着新训团与后方炮火紧密配合时而卧倒,时而起身快速冲十几米后再卧倒,炮兵也适时的向后延伸,逐步向日军的阵地杀迅猛的冲。当然步炮协同也不是万能的,日军也不是傻子,在阵地上布置了少量的观察哨,观察前沿的一举一动。随着一营的不断跃进,一名在炮火中幸存下来的日军观察哨第三次抬起头来,在满是硝烟和烟雾弹烟雾中的向阵地外围看去。这一看可不得了,密密麻麻的八路军战士已经进入一百米的危险范围了,还在不断跃进。“八嘎!”骂了一声后,这名日军观察哨立刻向后方防炮洞的指挥官位置跑去,慌张的报告道:“报告猪口少尉,土八路的部队上来了,离我们阵地不到一百米了!”猪口少尉一听,立刻命令道:“本小队的所有人立刻上阵地!”随即拿起对观察哨说: “立刻报告指挥部富田中佐!要快!”“砰砰砰砰~~~~~”“哒哒哒哒~~~~~”随着这个小队的日军士兵冒着炮火在开始压制冲锋的一营后,得到报告的富田中佐大惊之下意识到阵地有失守的危险,立刻下令:“所有士兵立刻上阵地,迫击炮部队立刻进行阻拦射击!把炮弹全打出去,这是土八路最后的疯狂了,只要挡住这一轮攻击,没了炮弹,他们就没有办法了!”“砰砰砰~~~”“哒哒哒~~~~”“啊!”“啊!”富田大队是常备师团的野战精锐,敢于顶着炮火的攻击,在飞舞的弹片中阻击攻击的新训团。可新训团也是精锐的精锐,也不会后退,双方就在各自的炮火中相互对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倒在血泊中。“突突突突突突·······卡咔咔”“八嘎,快给我换弹板!他们要冲上来了!怎么到底是有多人,怎么到处都是土八路的身影!”第十三号重机枪火力点在炮火中存活,面对三三制下紧盯着他这个目标谢富治所在排如同波浪一样的逐次攻击,不得不采取连发,不敢再打点射,只能是死扣着扳机,三十发钢制弹板立